齐鲁晚报网

西北小镇迎来高铁“新生”

  蔡家坡车站的站前广场上的一处拍照打卡点,供旅客拍照留念,小站见证了80余载变迁。 本报记者 吴佳 摄
     我的老家在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蔡家坡镇。在济南工作这么多年,回家最常选择的交通工具还是火车,经济便捷又舒适。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很多人问我:“你坐火车到哪里?在哪转车?”我说:“从济南出发,坐火车直达镇上,不用转车。”同事惊讶:“你们镇上还通火车?”我说:“除了普通火车,这几年还通了高铁呢!”

  本报记者 吴佳 发自陕西岐山

80多年前建起小站
小镇也因铁路而兴

  蔡家坡这个西北小镇和铁路的渊源颇深,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据史料记载,1935年,陇海铁路西安至宝鸡段开工建设,同年11月8日从西安开始铺轨,12月29日到达咸阳,1936年12月7日,铁轨铺到宝鸡。至此,正线全长174公里的陇海铁路西安至宝鸡段正式铺轨完成。
  随着陇海铁路通至宝鸡,1936年,在蔡家坡镇西南修建起了一座火车站,在1937年3月1日陇海铁路西安至宝鸡段正式通车时投入使用至今。
  随着铁路的通车,雍兴公司蔡家坡纺织厂、西北机器厂等工厂在蔡家坡落地扎根,奠定了小镇的工业基础。同时,铁路也打开了小镇通往外界的一扇大门。
  铁路穿城而过,蔡家坡的发展也是以火车站为中心而展开。小时候说去车站玩,就像如今在济南去逛泉城路商业街一样。
求学、成家、立业
小站是很多人的起点

  蔡家坡人对铁路是有感情的。最初是因为工业起步时外地人较多,铁路一方面承担了货物的往来,另一方面也成为了人们出行最重要的途径。后来,当年的外地人逐渐定居,成了本地人,而本地人的后代也就是在这铁路边一点点长大。
  蔡家坡火车站高峰时期,每天有四五十列火车在这里停靠办理客运,能通达北京、天津、广州、上海、深圳、成都、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伊宁等地,日发送旅客上万人。
  当地居民家中都会备有一份蔡家坡火车站的列车时刻表,出门乘坐火车早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很多不会网上购票的老人都是在家看好时刻表,然后去火车站买票乘车,一些居民甚至对列车时刻已烂熟于心。
  很多人出生、求学、成家、立业……起点都是这座小小的火车站。
  2013年,西宝客运专线正式建成通车。终于,蔡家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
  原来去西安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坐高铁最快只需要40分钟;之前乘坐特快列车去趟北京需要近16小时,现在乘坐高铁只需要不到六个半小时。
  从普速列车到高速动车,蔡家坡对外开放的窗口也越来越大。除了五丈原等历史人文景点外,近几年,当地先后建成了渭河湿地公园、水城·三国小镇等景区,并配套建设了旅游集散中心以吸引八方来客。
  除了旅游,通过高铁等辐射带动,蔡家坡还建成了百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工业设施,成为了当地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发生改变的除了百姓的出行、当地的经济外,还有一些人的生活。
一家三代
见证铁路发展

  春节假期,记者在岐山站遇到了正在站台上组织旅客上下车的胡志军。胡志军一家三代都在铁路上工作,祖父曾是扳道员,父亲当过铁中的教师,也在调车岗位上工作过。
  198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胡志军就进入了蔡家坡火车站。那时的蔡家坡火车站,刚刚建成了新站房,宽阔的站前广场、明亮的候车大厅,一切都是崭新的。由于年轻好学,学徒期一过,就进入了车站的售票岗位工作,除了售票,在蔡家坡车站,胡志军还当过客运员、行李员……
  胡志军说,自己一家三代人都在铁路工作,说对铁路没有感情,那是假话。
  2013年,西宝客专通车前夕,由于沿线的咸阳秦都、杨陵南、岐山新站开通需要工作经验丰富的职工参与,并且需要对新工人进行传帮带,胡志军主动申请,前往新车站工作。
铁路带来红利
一座新城正在成长

  路越来越宽了、钱包越来越鼓了、昔日的渭河滩也成了正在成长的一座高铁新城……对于铁路带来的红利,每一个蔡家坡人都深有感触。
  高铁飞驰,目前,岐山站开行的动车组列车可通达北京、济南、上海、广州、太原、兰州、西宁等地,选择高铁出行的旅客从建站初期的年轻人为主,发展到如今的各年龄阶层基本持平的状态。在岐山站,经常能看到挑着扁担进城的农民,还有组团出游的“驴友”。如今,客流从原来的务工流为绝对主力逐渐变成了以学生流、探亲流、旅游客流为主。
  今年春运前夕,这座已经八十多岁的老站被装点一新,还在出站口、站前广场、候车室、售票厅设置了四处“网红”打卡点,供旅客拍照留念。另外,挂在车站地道、售票厅的老照片,讲述的是老站的历史,也是几代蔡家坡人的情怀。
  走到蔡家坡车站的出站口,“欢迎回家”的标语让人格外温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