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网

漠视俗套的后面才是真正的信任

     □陈思呈
  人与人的相处之道,并不是只要“有善意”就万事大吉。出发点是好的却引起对方的不适,这样的事情有很多。
  有一个朋友,我们刚认识时十分投缘,共同话题并不少,本来可以成为不错的朋友。但阻止我们继续来往的,是几件因为对方的“善意”而起的事。
  这位朋友对于“凉了的东西”,包括凉水、凉菜、凉饭,都有恐惧感。比如有次我们一起吃饭,我点了一杯冰水,她大为不满,说冰水对人体如何如何坏,建议我最好换一杯,或者不喝倒掉。全程下来,我感到自己喝下的是一杯毒液,甚至感觉自己是有罪的。
  有次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开车去某处玩。当天中午我有事没有吃饭,朋友们帮我打包了食物。我的原意是想着走到一个风景优美的小村停下车,我再下车吃。理由有三:第一,在车里吃饭气味不好;第二,到了小村里坐下吃饭不但从容,还可以顺便玩玩;第三,我不饿,所以不急。
  但我这个朋友就急了,因为这意味着我将吃一顿凉了的饭菜,这是她的养生原则无法接受的。她执意要求车子在路边停下来,让我坐在路边一块歪歪扭扭的石头上,先把饭吃完。如果我不这么做,恐怕一车子的人都不得安宁了,所以我还是妥协了。
  虽然妥协了这一次,过后想起来却感觉有几分屈辱。慢慢地,就尽量避免再和她共事了,关系就这么淡了下来。疏远是一种本能。她不让我喝冷水、吃冷饭,这当然是出于好意,但我却感受到了恐惧,感受到越界的控制欲。即使是父母对子女之间,这样的控制欲也是应该警惕的,何况只是朋友?
  人们常会说,这都是为了你好。这话说惯了,自己也不深究了。其实我是怀疑的。一个成年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需要喝冷水,渴的需求大于冷水的伤害。你认为不健康,未必是真理。所以,是不是真的为对方好,还是只为了展示为对方好,这是值得怀疑的。
  前不久我和一个好朋友见面。对方是远道来广州出差的好友,见面时间是下午五六点,也就是说,是一个饭点。按常规和江湖原则,我应该请她吃饭。但好友说,她不想吃饭,因为肠胃有点问题。而我也同样有肠胃问题。我们一拍即合,饿着度过了晚餐的时间。
  对,我没有履行江湖原则,没有尽到地主之谊。但又怎样?我们之间本来就不是江湖。不吃饭,才更有义气。因为这里面有信任。我相信她说“不想吃饭”就是真的不想吃饭,不会以一顿饭来衡量我的情分。我还相信她能经得起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招待方式,相信她是不需要以俗规来对待的人。我相信她对我的了解,更相信她对友谊本身的理解。我还信任自己,更相信自己值得她直言相待,无须废话。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啊。
  管仲和鲍叔牙合作做生意,管仲出资少,最后拿的分红却比鲍叔牙多。别人看不下去,鲍叔牙却说:“这没什么啊,管仲家里穷,他比我更需要钱。”人们又去说管仲,管仲也一脸坦然:“这没什么啊,我家里穷,我比他更需要钱。”他又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管仲每次上战场,进攻的时候躲在后面,撤退的时候跑得最快。人们又看不下去了,鲍叔牙说:“不是这样的,管仲他爸死得早,他怕他自己死了之后,老妈没人养。”
  人们常常说在这个友谊中,鲍叔牙很伟大。而我觉得,管仲也很伟大,他的伟大之处是他从不以客套对鲍叔牙解释,也不以客套和常规来要求自己或要求对方。他相信友谊的默契,他相信人性,他甚至比鲍叔牙更是一个对友情和人性乐观的人。
  我们一生中能遇到的热闹的友谊恐怕不少,但遇到自己的管仲却很不容易。想到这一点,不禁也有点难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