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累12万字文字资料和1000多张图片
李存修独自考察中国大运河
  • 2010年08月26日 作者:
  • 【PDF版】

    李存修在查阅南阳镇资料。

    文/片本报记者 高建璋

    今年3月,年近七旬的旅游家、翻译家李存修做出一个决定,利用两年的时间,独自走访并考察中国大运河全程。15天前,李存修考察了京杭运河济宁段,考察了济宁辖区内的古运河及沿线的县市(区)。25日,在整理材料之余,李存修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声音洪亮、面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给人的第一感觉,李存修一点不像年近70岁的老人。1942年,李存修出生在山东安丘临浯。他已有四十多年旅行和写作历史,已走遍了全球六块大陆的60多个国家,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已发表400多万字的作品和26部旅游文化专著。

    今年3月7日,李存修从杭州出发,开始考察中国大运河的旅程。“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忙于各种社会事务,感觉浪费了很多时间,许多考察工作缺乏系统化和计划性。”李存修说,当前许多文化遗产只能作为遗迹供世人参观,目前还在发挥作用的,只剩下都江堰和京杭大运河,国家正在筹备大运河申遗的相关工作。所以,我将此次考察的对象选定为大运河,其中包括隋唐大运河。这也是我4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旅行工程。

    “中国历史上有两条运河,一条是从北京经洛阳到杭州,叫隋唐大运河。(如今,隋唐大运河已全线无水,有些河段早就不见痕迹)。另一条是从北京直接到杭州,称为京杭大运河,两条运河统称中国大运河。2014年,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用这个名称。”李存修介绍说,此次主要考察两条大运河两岸附近百里以内的文物古迹、风情、传说等。

    经过近6个月的努力,李存修完成了对京杭大运河杭州至济宁段的考察,其中包括一次水上考察。“我1986年曾来过济宁,主要是为了参观太白楼。今年4月底,我第二次来到济宁,成功完成了济宁至苏州运河段的水上考察。”李存修说,今年5月1日,我从济宁市乘船,经过10天的水上行程,成功到达苏州平望镇。“水上考察让我深有感触,不但了解到了船员们的生活习惯,更深刻地了解了这段运河的现状、运能和生态环境。

    为了真实了解运河两岸的生态和文化,李存修坚持步行到现场考察,凡是当地居民比较推崇的遗迹,他都坚持赶到现场。每天早上6点起床,背着50多斤的行囊,白天有10余个小时在野外考察。晚上,遇到合适的地方,便留宿一晚,并且晚上还要拿出近4个小时,整理当天获得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细心的李存修专门准备了几个小袋子,里面放着考察时的必需品,数据线、药品、针线等一应俱全。其中一个小袋子里还放着治疗外伤的药品和喷雾剂。“考察的过程,非常艰苦。有时候一不小心便会摔倒,这些药品可派上大用场了。”李存修指着腿上还没完全愈合的伤口说。

    目前,李存修已经积累了12万字左右的文字资料和1000多张珍贵图片。年底前,李存修打算沿京杭大运河赶到北京。随后,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为期2-3个月的考察。然后,利用约10个月的时间,整理文字、图片,争取2011年底结集出版。

    李存修表示,总长190.25公里的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的航程,马克思将其称之为“伟大的航道”。总长82公里的巴拿马运河,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和“世界桥梁”。这两条河流,与长达1794公里的中国京杭大运河相比,在多个方面显得黯然失色。保护好京杭大运河,对于传承人类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记者:您今年已经68岁,为什么要一个人独自考察大运河?没想过找一个陪同人员吗?

    李存修:刚要从杭州出发时,有很多朋友和年轻的爱好者希望陪同我一起考察,我没有答应。年轻的时候,我曾是一名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非常好,并且我有着40多年的考察经验。对于这样的野外考察,我非常明白它的艰苦,所以不希望别人和我一起受苦。晚上,我还要用4个小时来整理材料,这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进行独自思考,这也是我没有选择同伴的重要原因。

    记者:在近6个月的考察过程中,您感觉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李存修:你知道,京杭大运河的船只是怎样渡过淮河和长江的吗?其实,我原来也不知道,经过水上考察,我才发现,在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交叉的地方,京杭运河竟然是一条“河上河”。渡过长江时,需要打开闸门才行,因为长江的水位和京杭大运河的水位根本不在一个平面上。通过考察,我原来的疑惑都弄明白了。我很高兴。

    记者:近6个月的考察,困难可想而知,您感觉遇到的最痛心的事情是什么?

    李存修: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痛心的事情。但是我最不喜欢的便是,别人误会我是“坏人”。前期在一个小县城住宿时,服务员看我的身份证号和住址不一致,感觉我年龄并没有那么大,非要扣留我的身份证。随后,当地派出所确定后,她才把身份证还给我。身份证号是唯一的,住址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问题,竟把我当成了“坏人”,哈哈……

    记者:在考察过程中,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李存修:最大的收获是深刻认识了大运河。我终于明白,那些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的城市的由来。如果没有大运河,肯定不会有今天的苏州等城市。同时,通过考察沿途的风俗和传说,我对以往的一些观点产生质疑,特别是历史对隋炀帝的评价。

    记者:来济宁15天了,对这座城市有什么印象?

    李存修:首先,我非常喜欢这里的生态环境。虽然城市不大,但整体布局以及发展速度,都令我非常吃惊。同时,济宁不仅是孔孟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展示多种文化的平台,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聚集地”。

    记者:大运河正在申遗,您感觉沿线的城市还应该做些什么?

    李存修:目前,运河沿岸的城市都在采取措施保护大运河。

    但是我感觉,首先还应该加快运河两岸的绿化速度,进一步保护运河的生态。同时,京杭大运河沿岸的港口应该像济宁的跃进港学习,避免运输过程中产生污染问题。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京杭大运河应该有一个总体规划,不能分段进行规划。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存修独自考察中国大运河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邮编:250014   E-mail:webmaster@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15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