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激情年代
昔日报汛电台亲历记
  • 2010年08月26日 作者:
  • 【PDF版】

    □赵树清

    电报现在早已退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在50多年前,它可是重要的通讯工具,在传送汛情等重要讯息上更是功不可没。

    □董宝琳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报务员,笔者于1951年在济南宽后所街山东省邮电业务训练班毕业后分配到青岛工作。每日进出广西路电报局那座德式大楼,与电键、耳机为伴,工作紧张,繁忙又有些枯燥。正当“嘀嘀嗒嗒”年复一年地无情消磨着青春时,机会来了。1955年夏天,我接到了省邮电管理局抽调我参加“报汛”的通知,兴冲冲地整理行装,连夜乘车赴济报到。

    从各地抽调的报务人员,先学习当前防汛形势———我省黄河,运河,沂、沐、汶、泗等主要河流;微山湖、独山湖、南阳湖、昭阳湖、东平湖等湖泊,都是防汛第一线。省防汛指挥部坐镇济南,需要及时掌握全省的水位、流量、风向、风速等变化。而传输这些信息的重担就落在我们肩上了,我们将到河湖之滨去,去做防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那一刻,心中充满了使命感和自豪感!

    经过短期培训,学习掌握了架设无线电台和保卫电台安全的思想保证和技术要领后,5月底从济南出发,奔赴全省各地。领导安排我与同事赵学训组成了安山台并担任负责人。先乘汽车,再坐帆船,风尘仆仆,到达东平湖南岸的安山镇,在黄河河务局安山修防处、水文站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卸下电信器材及行李,立即选址、架台、调试机器……

    电台驻地外面是荒野、苇塘,本有些胆怯,夜里突遇“险情”———睡梦中我被惊醒了!窗外一片漆黑,苇声簌簌,一阵“哗啦哗啦……”的水声响起,仿佛有人悄悄涉水逼近。我猛地想起,旅途中有一段不通公交车,雇了一辆小推车赶路,有两个陌生人尾随着我们,眼睛盯着车上印有“人民邮电”字样的绿色木箱,到达驻地后却不见了踪影。那时建国未久,残余敌特还在活动!我的心悬了起来!立即唤醒小赵,摸索着悄悄将收发报机抬到屋角,用被褥盖住。在黑暗中屏息注视着窗口,好像随时都会遭遇袭击!那水声时起时落,我们紧紧守护着机器,仿佛进入战斗状态……天明进入苇塘搜寻,毫无踪影。当地水文站的同志闻知后推测,可能是渔民夜里逮鱼,或下罾捉虾弄出来的响声哩!

    第二天,梁山县人武部派来了两名武装警卫,两名农民摇机员,电台增至6人,略觉心安,但那根警惕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

    被我们视为生命的电台,实际上很简陋:两间房子,里间桌上摆着无线收发报机,一侧安放手摇发电机,外间警卫值班。室外竖起一根20米左右的木杆直指蓝天,天线朝向济南。收发报机由我和小赵轮班操作,手摇发电机是个笨家伙,折叠支架,电机装着摇把,两端摇机员相向而坐,伸出右臂同时转动摇把,电流达到规定安培时方可发报。而当我们手按电键时,摇把会变得更加沉重,幸亏县里选派了壮劳力,没办法,那个年代老式机器就是落后啊。

    6月1日报汛开始,我们与当地水文站紧密配合,他们提供数据,我们编成电文,将东平湖地区每天早午晚及中间六个时段的水位涨落,流量流速,风向风速等化作电波飞往济南。我们身在东平湖,想象着全省50余部电台全部开通的盛况———坐镇济南的省防汛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犹如长上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全省汛情尽收眼底……阴雨天,电波受雷电干扰,耳机里信号微弱,时有时无,嘀嘀嗒嗒声与雷声交织,杂音震撼耳膜,我一手转着旋钮,一手敲击电键,艰难地捕捉信号,保持线路畅通无阻。

    电报机旁的日日夜夜消耗体力,闷热与蚊叮也让人难耐,当心身疲倦昏昏欲睡时,看到摇机员光着膀子不停地摇机;听见响亮的硪歌从堤上传来,马上又来了劲儿,随着手指的轻轻抖动,一串串的电波飞向天空……

    忙归忙,累归累,毕竟来到了东平湖!值班空闲,到堤上帮民工往筐里装装土,加固堤坝;乘上渔民的“小溜子”(小舟)下湖去帮着采采莲蓬和鸡头米;也曾按照老乡的指点,去寻觅水浒旧迹宋江碑和黑风口……昔日八百里梁山水泊,如今只余方圆百里之湖。举目西南,梁山青青,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窗外硪歌阵阵,修防处组织群众筑堤防汛正酣。东平湖一带是个老“蓄洪区”,曾多次蓄纳洪水以保济南等地安全。当地民谚:“东平州,十年九不收,收一秋,养九州……”群众生活很苦,但改天换地的干劲也很大。我在堤岸以内的涝洼地,多次看见一个年轻媳妇,打破当地妇女光天化日不能露腿裸臂的旧俗,带领十几名妇女学插稻秧,欢声笑语地干着又脏又累的活儿。一了解,区里告诉我,那是劳动模范张新兰呢。我跑到卫生站找些玻璃小瓶瓶送给她们哄孩子,和她们搭上了话,她们插秧,我帮着运秧。抽空写了一篇《张新兰和她的妇女栽稻组》的通讯稿发往省报。九月底,报汛工作完成了任务,张新兰的通讯也见报了。比稿子见报更让我感动的是,张新兰她们围坐在堤坝上读报纸的场景,以及我们撤台后听到的消息———稻子丰收了,张新兰的栽稻组升级成了合作社……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昔日报汛电台的那段难忘的经历,当年湖区群众生活的艰辛和改天换地的干劲,还有东平湖的人文历史和优美的风光,至今让我回味无穷,心驰神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请君品尝大柳面
轰动十里八乡的嫁妆
小清河上的洗衣妇
昔日报汛电台亲历记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邮编:250014   E-mail:webmaster@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15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