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兰 与我相濡以沫四十载的老伴突发疾病,2009年7月20日永远地离开了他热爱的这个世界。至今,我和家人还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与老伴在一起的日子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老伴孙宝传1937年生于淄博市博山区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父亲早逝,大哥牺牲在抗日战场上。家里有老母亲和未成年的弟妹。解放初期,生活比较困难,为了养家,成绩优秀的老伴没再继续深造。高中毕业后,当了一名人民教师。风华正茂的他先是在山区教学。他业务好,爱学生,不久又调进城里,成为淄博市博山区第六中学的一名教师。 我和老伴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经一个学生家长介绍认识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立即向我所在的党支部书记汇报了情况并申请结婚。党组织了解了我们双方的情况后,批准我们结婚。 1970年腊月二十三,学校即将放寒假。我家在外地,母亲无法赶来参加我们的婚礼。加上那时厂里的工作很忙,我没时间去布置婚礼。下班后,当我赶到老伴的学校时,只见满座喜气洋洋,热热闹闹的。学校领导和同事们已把大会议室精心布置了一番:毛主席像挂在墙中央,大红喜字贴满了窗子,屋顶拉满了彩色花带,两排桌子上摆满了喜糖、瓜子、香烟。学校工会主席为我们主持婚礼,一片诚挚的祝福和由衷的赞美声中,老伴演唱了毛主席语录歌《团结就是力量》,大家一直热闹到将近12点才各自回家。 那时,我和老伴把家安在了我的单位———博山电机厂宿舍一个不足14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回到我们的新家,我们俩都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他拉着我的手说:我比你大好几岁,以后你就叫我哥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