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青精妙知音多
杨文仁、杨凌波画展综述
  • 2010年09月06日 作者:
  • 【PDF版】

    杨凌波 晴岚

    ▲杨凌波晚风

    ▲杨文仁钟馗

    ▲杨凌波山村晓色

    ▲杨文仁雄视

    今年5月,“丹青何患无知音———杨文仁、杨凌波画展”在杨柳依依的西子湖畔唐云艺术馆隆重开幕。9月14日-17日,父子二人的书画联展,又将在山东省美术馆举行。

    杨文仁先生擅长花鸟、人物,兼作山水,工书法、篆刻、诗词文赋。他14岁获国际少年美术比赛一等奖,17岁开始在当时的著名美术刊物《连环画报》发表作品并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册,之后多次在全国美展及全国重大美术书法活动中分别荣获金奖、银奖、特别奖等,有数十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悉尼市政厅等收藏。1991年中央电视台曾专题介绍“杨文仁的艺术世界”,他创作的国画《幽兰》还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来访的日本首相。多年来,他发表、出版作品上万幅,个人专著百余种,涉猎广泛,成果显著,可谓集腋成裘,蔚为大观。

    上世纪60年代,作为学子的杨文仁先生有幸得到来山东办展、讲学的潘天寿、李苦禅等国画大师的指教,受益终生。潘天寿先生“不求三绝,但求四能”的谆谆教导,被他视为毕生奋进求索的座右铭。上天恩赐他以勤奋之志治艺向学,故艺术上可见其数十年苦研勤修,纵横涉猎,上下求索而呈现于笔端的深邃内涵。

    杨文仁先生任中国国学学会终生名誉会长、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美协顾问(原副主席)、山东画院艺术顾问等职。他“惶于闹市,乐在恬庐”,谨守艺术的真善美,以“笔耕不辍”而“忘怀得失”。美术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评价他的画作时说道:“笔墨精到,章法妙绝。”并说:“观其艺术学养,令人佩服。”

    此次杨文仁先生携子杨凌波及由杨文仁先生创作画稿、由其夫人———著名鲁绣艺术家尹延丽女士刺绣而成的佳作数幅一并展出。夫唱妇随,珠联璧合,在杭州展出时,就深得艺术家们的高度赞誉。我们可以从他们精选的这些力作中,去品味“笔墨精到,章法妙绝”的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髓所在。

    杨凌波为“70后”青年画家,自幼受父辈熏陶,于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滋生了绘画艺术的种子。他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美术系,作品曾两次入选全国美展,创作的国画、连环画曾多次获奖。近些年来专攻山水画,兼习书法、篆刻、诗词。山水画上溯宋元诸家,下承石涛、八大等流风余韵,近取黄宾虹、黄秋园等近现代名家之精华,力求将“北宗”之气势与“南宗”之笔墨有机结合,讲求点线面的匠心组合和厚重而不失空灵的韵致,将天人合一、和谐无为的绘画精神作为美学追求,努力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寻求自我。固观其新作,健笔纵横,云烟四起,元气淋漓,苍莽雄浑,渐悟笔墨之三昧,颇具“名家风度”与“大家气象”。刘曦林先生观后嘉许:“来日必有大成。”对其寄予厚望。在绘画艺术上画家杨凌波正处在年富力强的“喷发期”、“上升期”,期盼他未来创作出更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代山川立言”之作。

    在杭州展览后的座谈会上,与会的著名书画家、评论家对杨文仁、杨凌波父子的艺术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山水画家孔仲起先生不顾年迈体弱、患有腿疾,仔细观赏了每一幅画作,兴奋地说:“杨文仁诗书画印都好,是位修养全面的画家。”作为当今山水界的老前辈,他对杨凌波的山水作品赞许有加,并寄予厚望。对“二杨”的画作啧啧称赞:取法乎上,雄浑大气,讲究笔墨精神。画家、美术理论家郑竹三先生有感而发,欣然题词:传统、传承、传薪。他认为杨文仁先生的画作秉承浙江文脉,作品由壮美到优美,又由优美而柔美,讲究诗书画印全面修养,可谓笔精墨妙,并激动地说:“你的作品就是国粹,就是传承。”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莫小不教授也从学术角度对“二杨”的艺术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并激动地说:“好久没看到这样高水平的展览了,希望在校学美术的学子们多来观摩、学习,看看杨文仁先生从人物画到花鸟画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千锤百炼的过程,并能够从中悟到中国绘画艺术的笔墨真谛。”

    (杨宇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丹青精妙知音多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