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风入松的声音
  • 2010年09月06日 作者:
  • 【PDF版】

    马麟(南宋)《静听松风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口支英琦

    静静地听,静静地听。

    听风入松的声音,宛如天籁。山,静静地矗立,水悄悄地流淌,连鸟雀也收起了翅膀,山谷里听不到一声鸟鸣。万籁俱寂,只有风声如诉。世界,在很远的地方,一如天边擦出的一抹闲云。

    看啊,那些松树,老枝虬曲,斑驳嶙峋,一副山间隐者的神态,似乎霜雪雷电也不能撼动它的沉稳。然而有风,从山谷里吹来,有大风,从山谷里吹来,缠树的藤蔓迎风飘摇,钢针铁线一样的松枝,一簇簇地迎风起伏。千年的老松,终于也敞开心扉,松涛阵阵,不正是它时急时缓的娓娓诉说?

    多么神怡的时刻,正可以倚树听涛。你看,画中雅士已经不顾儒雅还是粗鄙,袒胸露腹,全神贯注,侧耳倾听。他的目光略微斜视,似乎在看不远处的侍者,其实,他是在分辨松涛的源头。他听得太专注了,连手执的拂尘何时跌落在地都浑然不知。

    这是南宋画家马麟《静听松风图》中的景象,它就挂在我的卧室里———当然,这只是一幅现代仿制品,那是几年前,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买回来的。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细细观赏,常常会感觉到拂过松树的风儿,轻轻漾起心中的微澜,那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体验。

    马麟,乃著名画家马远之子,他传承并弘扬了马远的绘画风格,使其在南宋画院影响深远。从《静听松风图》中可以看出,马麟的笔法虽类似其父,但要比马远秀润一些,比如画中松树,虽然一样的气势纵横,雄奇简劲,却并非显得“瘦如屈铁”,而是秀润饱满许多,其用水墨渲染之意更为浓重一些。另外,这幅画的构图布势很有特点,左边,苍古高大的树干占了画面的大部分,有接地连天的感觉。右边,在老松与后面淡远的山影之上,是大片留白的天空。马麟将人物设置于两棵呈“开合”之势的松树间,为“静听松风”营造了环境,可以看出他在营造意韵上的匠心。

    整幅画面,突出了“静听松风”的主题,远山,只用水墨染出山巅的轮廓。河水,也是寥寥几笔,带出了弯弯的水纹。而所有的枝条、藤蔓都在迎风飘舞,浑然而生大风穿壑之感。

    静听松风,关键在于一个“静”字。这里的“静”,更多的是心灵的静,是一种物我两忘、屏息凝神的瞬间状态。画面上,那位高士算是入静了,他略微睨视的神态,惟妙惟肖,其凝神专注的神情与睨视的目光只用寥寥几笔就点画了出来,简约之中,却让观者心领神会。静态,总是和动感相互映衬,画面上,万物都是在动的,风在吹,树枝与藤蔓在摇晃,连高士的衣裳和胡须也在飘。他身后的河水,也在波光粼粼地流。只有高士的身心是安静的,能够在喧哗与纷扰中静听天籁,可谓世间高人。

    现代社会,热闹得无以复加,人们连抬头看看星空、低头看看泉水的时间都没有了。有时候,我们真该放下手头的事情,像画中那位南宋高士一样,凝神静听松风,也听听岁月的季风穿过我们身体的声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风入松的声音
初入邮市有斩获
释读瓷饰“全真七子”
专家鉴宝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