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本报记者高洪超
核心提示
在威海,坊间一直流传着有关一个清朝“另类”秀才李廷爵的故事。之所以说这个清朝咸丰年间的秀才“另类”,是因他为上万户沿海渔民的生计,挑头公开抗争,做了根“出头的椽子”。
从成山头脚下的卧龙村出发,先荣成县,再济南府,最终走进北京城,历时7年,熬走了5任荣成知县,连打3级官司,秀才最终赢了。
此后,北起掖县,东至成山头,南至莱阳沿海的登州府渔民,孤帆横海关东,购买大粒盐腌鱼之习俗摆脱了涉嫌贩卖私盐的灰色阴影,得以合法化。
1851年,大清咸丰元年。当年春天的成山头渔汛如约而至,荣成知县王锡麟却在成山头脚下、龙须岛上的卧龙、大西庄等“东八村”,搞了一个出乎渔民意料的大动作。他突然派兵扣留了当地数家渔民合伙从关东购买、用以腌鱼的大粒盐,还抓走了多名渔民。王知县这把火彻底打乱了当地渔民的生活和生产:没有关东大粒盐就不能腌鱼,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打上来的鲜鱼臭掉、烂掉,再加上有人进了县监狱,这次执法搞得那些没被波及的渔民也无所适从,没有心思下海打渔了。
王知县查扣龙须岛渔民购自关东地区的大粒盐,可谓于法有据,因为这种行为破坏了大清皇朝的食盐专卖制度。按照这个制度,一个地区的居民只能定向购买固定盐场的盐,反过来,其他盐场也不能进入非指定地区行销,所谓“一盐场对应一个锅,一个锅对应一盐场”。勾系有数盐场和无数平民锅灶的就是专营执照“盐引”,政府出售盐引,招商运输、行销,是为延续两千多年的食盐专卖制度。
滨海的荣成县产盐,但外销权归今天莱州三山岛附近的西由盐场,具体到荣成本地居民则有点特殊,他们可以就近到盐场自买自用,但不得运销,外来的盐也不得进入荣成界内,否则就是“贩卖私盐”,这也是盐史上被官方默认的“昌潍以东不食官盐”现象。
王知县查扣的这批关东大粒盐中,有荣成县学生员、卧龙村人李廷爵的20石,大约2400斤,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大清律例·户律·课程》“盐法”条律文规定,凡犯私盐(指无官方盐引而贩)者,不必赃之多少,有确货,即处杖一百,徒三年。也就是说,不管贩卖了多少,只要拿获盐赃,就要先打100大板,然后再拘禁3年,无偿为官府服劳役。
虽然出手有据,人赃俱获,王锡麟却只抓了几个渔民,而没动掺合其中的李廷爵,这个细节的拿捏颇耐人寻味。
王老爷可能只是想捡几个社会底层的软柿子,烧把火,树树威,并不想把事情弄大、弄复杂。而李廷爵头上罩着个“荣成县学生员”的光环,就是后世俗称的秀才,不同于苍苍黔首。秀才这类人是大清候补干部,与那几个渔民不一样,他直接归荣成县学教谕管理,不可以简单牧而治之。
这个长在海边、见惯了大风大浪的的秀才却不领知县老爷的情。他居然跳出来跟王锡麟叫板,公开声称成山一带渔民腌鱼向来都是用关东大粒盐,既不食用,也不周转贩卖牟利,因此,那些被查扣的关东大粒盐就不是私盐,被逮捕的渔民更不是私盐贩子。这大大出乎王锡麟意料,一怒之下,申请上级,革掉李廷爵的生员功名,逐出县学,但没有对李廷爵采取进一步行动。
革名秀才越级上诉登州知府维持原判
更出乎王锡麟意料的是,被革斥的李廷爵不屈不挠,转过年来,他居然跑到济南府,把王锡麟告到山东巡抚李僡那里,理由还是“煎盐不合盐鱼,运进东北滩晒盐并非食盐”,坚持自己和那些渔民很无辜,没贩卖私盐。李僡刚自河南平调山东巡抚,是年63岁的他久经宦海,深知此案勾稽面广,属群体性事件,干脆把案子转给了王锡麟的直接上级登州知府汪承镛。
审了一年,到1853年结果出来,汪承镛维持了王锡麟的一审判决。与此同时,在上报李僡的行文中,汪承镛如实汇报了这种灰色交易存在的客观原因,和盘托出了自己维持原判的全面利害考虑。
就在汪承镛做出这个二审判决时,干了不到3年的王锡麟离任,荣成知县换成了赵敏功。
千里走京继续越诉告官之路异常艰辛
地方志记载,1853年汪承镛做出这个二审判决后,直到1855年,李廷爵才到北京上告。也就在这一年,李廷爵“走京”上告刑部,理由是“官役勾事”为由,矛头直指王锡麟没事找事,滥用职权。
“走京”是今天成山一带居民的习惯用语,这是延续数百年的习惯说法。在那个没有火车、汽车,干戈纷扰的时代,李廷爵“走京”打官司所需要的勇气、决心,路上的花销费用,已无法用李家那20石被没收的大盐衡量。以一己之力,挑头打这个涉及沿海众多渔民利益的官司,怕不怕官家报复,今后还想不想在乡里混了?
七年迎来最后胜利庶民打赢无罪官司
李廷爵进京上告的结果是,案子被提到山东省政府重新审理,时任山东巡抚崇恩正忙于镇压鲁南地区此起彼伏的幅军起义,他便把此等小事交给了山东按察司和山东盐运司审理。
京控没有被直接驳回,而是被指定到山东省政府重审,最高层的这个表态很微妙,省府老爷们知道这个官民博弈的格局必须有所微调。老爷们审理了两年,到工S57年判决结果才出来。
“会查盐志,登郡地方盐不设商亦不设巡……而该处滨东海,居民腌鱼为业,买盐接济由来已久。若果有碍,何以盐志并不设役巡缉?可见该处鱼盐为生民自然之利”,终于承认了盐志对此“无明文规定,则不为罪”,做出了“委系腌鱼,并非买作食盐,亦非私贩……请登郡地方准其收买鱼盐,各在本境应用。为此议定章程,庶与课运民生均无妨碍,遂转饬沿海州县一体遵照”的最终结论。但先跳过登州知府到山东巡抚、后又跳过山东巡抚直接京控,李廷爵犯下了两次“越诉之罪”,累计要受笞刑S0,折合要被竹板或荆条打脊背或臀腿60下,这个皮肉之苦允许他掏钱抵免,同时恢复了他的生员资格。
闹了7年的“李廷爵盐案”终以庶民的胜利而结案,从此,包括今天威海、烟台沿海的登州府渔民受益于此,直到本地制盐改灶煎为滩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