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体验120急救人员生活
每—分钟都可能决定患者生死
  • 2010年09月14日 作者:
  • 【PDF版】

    电子显示器提醒医务人员随时待命。李珍梅摄

    本报记者李珍梅

    早—分钟,晚—分钟,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是很要紧,但对于处于生死边缘的病人来说,却是性命攸关的大事,医护人员尽早赶到,不仅能减轻患者的伤残和痛苦,有时直接就关系到—个病人的生死。对120急救人员来说,“急”是工作的最大特点,这个工作性质让他们的生活状态因为“急”而特殊起来……

    从13日起,本报记者走进了青岛市120急救中心,与战斗在—线的急救工作人员进行了零距离接触,开始了体验急救人员的急救生活。

    “铃……铃……”13日中午12点20分,坐落在劲松三路174号的“120青岛市急救中心”的出诊铃声又响了起来。“有任务,走!”随着医生张大夫的一声号召,坐在办公室

    的5名急救人员几乎是从凳子上蹦了起来,立即出发。小组人员几乎是小跑着冲向救护车。急救护士展护士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出诊的信号,铃声一响就说明有任务了。

    就怕上门没人应

    这次出任务的是36号急救车小组,共有5个成员,司机袁师傅,急诊张医生,展护士,两名担架工熊师傅和张师傅。

    上车后,系统上传来了此次急救的目的地是松岭路金岭世家小区。10分钟到了小区门口,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在那里接应。“有人接应就好”司机袁师傅松了一口气,有人接应的话省了很多麻烦,缩短找到病人家的时间。

    没有生命危险就好

    接应的是病人的邻居,到了家里医护人员才了解到,是夫妻二人因琐事发生了口角,妻子气不过一时想不开喝了安眠药。一进门的时候,喝安眠药的王女士躺在床上像睡着了似的,还有呼吸,丈夫赵先生在一边踱来踱去,甚是后悔和妻子吵架了。“为了一点小事吵了起来,我说了句‘你别再叨叨了’。”赵先生大声说完后,拿了本书躺在床上看,没当回事,过了一会儿到饭点了,问妻子“是现在做饭,还是等会儿。”妻子却没答应,推了推,发现还是没反应,看到地上装安眠药的小纸袋子空了,才慌了神,立即拨打120。

    急救医生对王女士进行了心电、血压测试,发现王女士心脏、呼吸、血压都没有问题,喝的量应该不多,只是一直处于昏睡中,没有生命危险。王女士随后被抬上救护车,送往浮新医院治疗。

    吃饭只用8分钟

    中午11点30分,是急救中心食堂开饭的时候,难得没有出任务,36号急救小组的5人准备去食堂吃饭,刚踏出办公室的大门,出诊铃不凑巧地响了起来。5人没有停下脚步,只是目的地从食堂转换到了救护车上。一位农民工在工地上干活时,肚子疼得直不起腰来了,经检查发现是肾结石,救护车很快将他带回医院治疗。

    回来的时候已经12点了,到了餐厅饭菜都凉了。“吃凉饭凉菜很正常,有时候第一口吃的是热饭,等吃第二口的时候就是凉的了。”张大夫说,他们经常吃着饭就接到任务,扔下筷子就出发了,一顿饭多的时候要分三次吃。好在13日中午,展护士等5人难得地一次把饭吃完,而记者惊奇地发现,从往餐厅走到打饭、吃饭、收拾餐具,整个过程加起来不到8分钟。“吃饭吃到一半被打断是最难受的,所以我们吃饭都很快。”展护士笑着说,这是工作需要习惯了。

    困了倒头就睡着

    120急救车的随车医生和护士的作息时间是每四天轮一次晚班,晚班一次上15个小时,从当天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半。然后休息两天。而担架工则不同,两天轮一次晚班,36号车上的熊师傅和张师傅白天上了白班后晚上还要上夜班。下午3点半出完任务回来的张师傅倒在椅子上补起觉来,张医生也躺在椅子上看报纸,休息一下。记者看到在没有任务待命期间,5名小组成员各有各的放松方式,有睡觉的、有看电视的、有聊天的,开车的袁师傅最喜欢的是抽烟。

    “我去倒垃圾,有任务打我电话。”袁师傅去倒垃圾来回最多用三分钟,他每次都不忘嘱咐别人有任务叫他。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分钟都可能决定患者生死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