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新地标”评选于9月13日启动。省政协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教授,就齐鲁文化
与“齐鲁文化新地标”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齐鲁大地堪称中国人精神上的—个圣地
齐鲁晚报:您能否用—句话概括齐鲁文化的精髓。
王志民:如果从形而上的角度提炼齐鲁文化,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尊贤上功,重德尚和”。其中,“尊贤上功”是姜太公在创建齐国时就确定的建国方针;而作为孔孟之乡,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重德尚和”同样是齐鲁文化的鲜明特点。
如果从形而下的角度,特别是从齐鲁文化的渊源、山东人的审美取向来看的话,则可以用“崇尚高大,和谐自然”来概括齐鲁文化。齐鲁文化是鲁文化与齐文化融合之后形成的,而鲁文化深受泰山文化的影响,有着崇尚高大、伟岸的审美理念;而齐文化则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更加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齐鲁晚报:有人认为齐鲁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达到顶峰,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王志民: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中,有个“轴心时代”,那就是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出现在这个时期。也正因为是这个原因,我认为,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心所在,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齐鲁大地称得上是中国人精神上的一个圣地。
而按照不同的标准,齐鲁文化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亚文化。具体来说,按照历史进程来看,齐鲁文化是鲁文化与齐文化的融合,崇尚儒学、重农业的鲁文化与道法结合、重商的齐文化就是齐鲁文化的亚文化;从自然环境来讲,齐鲁文化又是海洋文化与内陆河谷文化融合的结果;从生产方式上来看,齐鲁文化则是崇农重本文化与重工商文化的融合。正因为齐鲁文化是不同文化融合后的结果,因而齐鲁文化对时代的适应性更强,能与时俱进,集中体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城市建设应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齐鲁晚报:何谓文化地标?如欲成为“齐鲁文化新地标”,需要承载着怎样的文化内涵?
王志民:所谓文化地标,必须是区域内具有文化标志性的自然物与建筑物。但这里的建筑物必须体现着人们的文化理念、审美追求、价值取向,是一定地区内人们精神世界的物化标志。
因此,作为齐鲁文化新地标,必须体现山东人的审美追求(崇尚高大伟岸,追求自然和谐)。人们看到这样的一个新地标,就能从中看到其所体现出来的山东文化传统。因此文化新地标应该是山东精神的物化面貌。
齐鲁晚报:在城市规模的扩张中应该如何保存和彰显城市中蕴含的文化元素?
王志民:在城市建设与农村改造中,首先应该珍视那些体现着文化传统的古建筑。即便是新的规划与建筑,也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传统建筑风格的体现。
济南奥体中心“东荷西柳”就是一个典型,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融合的代表。它既体现了济南“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文化特色,又体现了时代精神。
今后的城市建设与农村改造,应树立一个导向,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古老传统,体现齐鲁文化的特点,并跟随时代发展,兼容并包地吸收外来文化。以传统齐鲁文化为内核,面向现代与未来,开放式地吸收外来新时代的文化元素。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齐鲁的也才是中华的。那种一味追求外来文化,照搬西方建筑风格的做法,是在所谓创新、开放中失掉了自我,是不可取的。(本文根据采访记录整理,未经王志民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