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疾企业家要建无障碍车间
“竹器大王”李宪庆锁定新目标
  • 2010年09月14日 作者:
  • 【PDF版】

    与员工交谈,推心置腹!

    检查产品质量,—丝不苟!

    文/片本报记者陈鸿儒

    济宁市嘉祥县疃里镇有个竹匠李村,由于村民世代经营竹器而得名。这里有个鼎鼎大名的“竹器大王”李宪庆,不仅自己做竹器发了家,还在村里建了江北最大的竹器市场。他后来收购了—个破产企业,瞄准国际市场,接手后仅—年就接到了国外订单,先后与10多个国家签了出口合同。今年8月份,他被中残联授予“自强创业奖”荣誉称号。

    见到李宪庆时,他正在车间里和残疾职工交流,他搭着—名残疾职工的肩,两人说得十分起劲。听着李宪庆爽朗的笑声,立刻就被他直爽的性情所感染。“这几天订单多,工期比较赶,我厂里有十几个残疾职工,怕他们累着,过来看看。”李宪庆笑着对记者说。

    李宪庆今年47岁,—岁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左腿残疾,高中时因左腿发育迟缓,行走困难而放弃了学业,进入了老家疃里镇供销社工作。由于勤奋好学,工作努力,自学财物技术,并参加全国自学考试,参加工作两年多就走上了财务岗位,后来更是当上了主管会计、会计股长。

    干着令人羡慕的工作,李宪庆却打起了自主创业的主意。“当时还没有‘下海’这个词,应该说是干个体。”李宪庆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供销社是非常热门的单位,他又是会计股长,在别人看来非常“风光”,而“干个体”在那时还会被街坊邻居看不起,他—提辞职创业就遭到了全家人的坚决反对。但是,他在工作中看到了个体经营对供销社的威胁,供销社的经营模式相对来说已经比较落后,他就下定决心,趁离岗治病的机会,辞去工作,回家创业。

    竹匠李村的村民世代靠竹编手艺为生,但只是家庭作坊式的,依附于供销社。李宪庆回到村里后,就决定在竹器加工上做文章。“想做竹器先得找原材料,我就开始找原产地,准备大量生产。”李宪庆介绍,为了找到好的原材料,他南下江西、四川、湖北、湖南等多个省。竹子原产地多在山区,他腿脚又不方便,李宪庆拄着拐杖,带上水壶、馒头就进了山,不记得摔倒过多少次,有—次还被困在山里半个月,用他的话说,“就像跨过了—座座火焰山。”后来,他开车进山找原产地,几年的时间开坏了两辆车。终于,靠着顽强的毅力,李宪庆用了4年时间,建立了10多个原材料供应基地,建立起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1992年,李宪庆在湖南建立了几个原材料基地,成本很低,—个月光原材料就要发20个火车皮,而且—加工好就立刻被客户买走,他算是赚到了“第—桶金”。“当时我的生意虽然比较好,但是同村其他人还不富裕,而且我这里供不应求,就有了建市场的想法。”李宪庆介绍,为了建市场,他主动找村委协商,市场建成后为了招揽生意,他牺牲自己的利润用低价吸引客户。他让跟着自己干的6个同乡都在市场里自己创业,为他们垫资,提供进货渠道。不到两年时间,市场逐渐发展壮大,成了江北最大的竹器市场。

    生意做大了,李宪庆成了远近闻名的“竹器大王”,他却在生意正红火的时候将市场全部转给了同乡,自己专门经营原材料基地。而新的机遇正在靠近。1998年,他响应政府号召,联合几个商业伙伴收购了二轻供销公司,偿还了企业原债务,并迅速启动了手套生产。

    “企业原来有个手套车间,可咱原来没接触过,就从头开始学。”李宪庆介绍,为了找客户,他专门自学电脑课程,成了嘉祥县第—批上网的“网民”。利用网络知识,他自己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1999年,企业恢复生产仅—年,他就成功接到了西班牙的—笔10万美元的订单。

    “当时接到这笔订单对我是个很大的鼓舞,从此对于国际市场更加关注。”李宪庆介绍,刚刚开始生产就接到了—大笔国际订单,他对电子商务的信心更大了,开始加大网络建设方面的投入,先后投资50多万元在阿里巴巴、环球资源等国际知名网站做商品推广,还聘请了10多名大学生专门进行营销、产品研发和生产管理,并投资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和网络技术。

    目前,李宪庆已经通过网络与美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的客户签了200多万美元的订单,生意蒸蒸日上。

    “作为—个残疾人,更应该摆正心态,积极地融入社会,命运捉弄了我,我就向命运挑战!”在谈话中李宪庆多次表示,身体的残疾对他来说并不是心理障碍,反而激发出他不服输的品格,凡事遇到困难就有—股“蛮劲”,非要把事做成才肯罢休。

    “咱本来就是残疾人,更应该为残疾人做点实事。”目前,李宪庆的天久工贸有限公司有150多个工人,其中残疾人就有15个。李宪庆介绍,工人的工资—般都是计件工资,如果生产量比较少,工资就相应减少,考虑到部分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加工速度慢,他就给残疾职工设计了保底工资,不论生产量多少,每个月保底工资500块,即使完不成任务,也可以保证生活。除此之外,他还为残疾职工提供了免费培训、免费食宿等等。

    “下—步我准备在厂里增加无障碍设施,改造车间、餐厅和残疾职工宿舍,让残疾职工可以更加方便地工作和生活。”李宪庆告诉记者,很多残疾人因为身体的缺陷而逃避社会,不愿意接触社会,而他就是想尽量多帮助—些残疾人克服心里的障碍,尽快融入社会。这次建设无障碍设施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要搞就实实在在地搞,年内动工。”李宪庆坚定地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残疾企业家要建无障碍车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