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崔接到不少读者关于公交车上有关让座的投诉。
“现在有些年轻人不自觉,老人站在一边,他却能安心坐在座位上。”18日上午,读者鞠女士乘坐102路公交车时遭遇的一幕,让她忍不住跟小崔吐诉。
鞠女士说,自己是个热心肠,看不惯满头白发的老人站着,心直口快地就跟座位上的小伙子说,能否让老人坐下?小伙子看到周围乘客注视的目光,不情愿地为老人让了座。
读者赵先生则告诉小崔,他19日早上从单位回家,加了一晚上的班,头昏脑涨的。乘坐80路车到达工业南路西口时,上来一位60多岁的阿姨,站到了自己身边。
“我头晕非常难受,就没起身。”赵先生抬头,阿姨正用犀利的目光看着他,受不了阿姨目光的“攻击”,赵先生起身并示意她坐下。“问题是连句谢谢都没有。”赵先生很是郁闷。
本报记者崔岩
让座是—个道德问题,该让不该让,有时界限并不分明。给老弱病残让座,体现的是传统美德,是年轻人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所能提供的便利。然而,道德并不代表义务,老人不应理所应当地坐下,最起码应说声谢谢,毕竟,礼尚往来也是—种优良传统。
不过,在讨论传承美德的同时,也应深思。“座位之争,从经济学上看是供求矛盾,如果繁忙线路的公交车能增调几辆,疏导分流,也许这些道德问题就会化解了。
小崔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