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曹操墓面世的同时,因为改扩建连霍高速,河南洛阳发现另一座曹姓大墓———被标为连霍ZM44号的一处大墓,墓中发现一枚“曹休”印章,它的出土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及墓葬的绝对年代。
9月18日,曹休墓考古队领队、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的严辉,从墓制、规模以及出土器物等若干方面,对两座大墓进行了对比。
曹操墓规格高于曹休墓
曹休,字文烈,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三国志》记载为曹操族子。于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前往投奔,被曹操称赞为“千里驹”。公元228年,曹休在魏吴石亭之战中大败,不久因背上毒疮发作而去世。
据严辉介绍,曹操墓和曹休墓建造时均采取探访挖掘,都没有发现墓上封土迹象,墓道向东。从构筑方式来说,“二曹”墓葬均采用“方坑明券”的方式建造,即先挖土圹,在里面构筑砖墓,最后回填。
据介绍,两座墓葬尽管相隔年代并不久远,但有很多差异。曹操墓为“甲”字形大墓,而曹休墓呈现“十”字形。考古实践发现,东汉帝陵中,类似“天子”“帝王”一级,墓葬常采用“甲”字形墓式。而皇帝和
诸侯王以下列侯、公卿大夫则一般使用“十”字形、“干”字形方坑明券墓。可见,曹操墓规格更高。
“曹休墓没有曹操墓规整”
主持曹休墓发掘的严辉在其《曹操墓和曹休墓的对比研究》论文中称:“相比而言,曹休墓没有曹操墓规整。”
他介绍,曹操墓用砖可分为条形砖、扇形砖、楔形砖3类,其中条形砖长0.48米、宽0.24米、厚0.12米。从整座墓室来看,用砖规整、造砖技术精良,有些砌法类似后世才出现的“磨砖对缝”,且很少使用杂色砖。砖壁的厚度达0.96米左右,铺地使用大型方石板,规格长、宽分别1.7米、0.9米。
反观曹休墓,规整程度稍逊一筹。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同样3种砖,体积稍小于曹操墓。考古专
家还在各类砖上发现大量的戳记,如朱书“左”“右”以及“第一”“第二”等文字。墓葬的照壁、封门、挡券墙等,使用了杂色砖。从目前情况来看,铺地砖已被严重破坏。
今年5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调查中发现,曹操墓有陵园遗址,呈平面长方形,面积约8000平方米。且北、南、东三面曾构筑有夯土垣墙,东墙外面有南北向的壕沟。曹休墓今年7月份经对附近区域的大规模调查钻探,迄今尚未发现墓园遗址。
两墓出土器物各有所长
据介绍,历史上“二曹”墓葬均遭遇严重盗墓,但仍出土大量具有时代特色的精美器物,对确定墓葬年代起了重要作用。
曹操墓出土器物400余件,主要是陶瓷器、石器、铜器、铁器、玉
器等。其中有象征“天子身份”的陶质礼器,如鼎、敦、壶、罐;也有日常生活用品,如奁、盘、碗、案、博山炉等;还有模型明器,如仓、灶、井、厕等。加之出土的画像石、铜质模型车马器、铁镜等器物,佐证墓葬为东汉晚期墓。严辉认为,曹操墓随葬器物的一大特点就是石质礼器、石刻铭牌,后者有“遣册”和“器物帐”的作用,专门记述随葬品的种类和名称。反观曹休墓,没有此类器物出土。
曹休墓共出土器物80余件,其中有陶器、铁器、铜器、金银饰,且种类较多;一枚边长2厘米的铜印,上有篆书“曹休”二字。相比东汉末年的曹操墓,已经进入曹魏时期的曹休墓,陶制礼器、模型明器已经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魏晋时期新的组合和器型,显示社会风俗已发生巨大的改变。
两墓墓道均使用7级台阶
尽管曹操的身份等级高于曹休,但曹操墓墓道却使用7级台阶,和形制、等级均较低的曹休墓一致。是何原因?引起考古专家浓厚兴趣。
严辉介绍,考古人员还在曹操墓周围发现分布密集的土坑,比较有规律,这是曹休墓所不具备的。据分析,土坑应是墓上大型木构建筑的遗留,且建筑经多次营建,昭示墓主人非凡的地位。还有一个重要现象,曹操墓墓顶有两个对称的砖砌“水井”,考古人员认为是“墓标”,为后人在“不封不树”的陵墓上寻找陵寝所建。 本报记者 乔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