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退休工人会理发,登门服务到各家”
潘礼佃为大家义务理发41年
  • 2010年10月01日 作者:
  • 【PDF版】

    潘礼佃理起发来一丝不苟。

    文/片本报记者路冉冉通讯员纪敏赵海燕

    在宁阳县东疏镇的潘茂村,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退休工人会理发,登门服务到各家。不嫌脏来不嫌烦,不喝水来不要钱。”顺口溜说的是如今76岁的村民潘礼佃,41年来为群众义务理发的故事。

    推子架起“连心桥”

    在村民潘教福家里,记者见到了这位老理发师一展绝技。

    身材瘦小的潘礼佃,拿着电推子熟练地操作着,矍铄的目光,关注着每个细节,一丝不苟的感觉像是在精雕细琢一件艺术品。先是剃头,再是修面,半个多小时的时间,老人一气呵成。潘教福告诉记者,好多年了,每个月的这天,老人都会到他家来给家人理发,渐渐地成了习惯,他和老伴早晨就准备个凳子在门口等着。

    问起到底给多少乡亲理过发,潘礼佃笑着说:“那我可算不准,不过当时的娃娃现在也有了自己的娃娃喽,现在我又为这些小家伙剃头呢!”记者问起老人用坏了多少套理发工具、耗费了多少水电,他又笑了:“这个账可没法算,我也不知道,他们到我这里来理发,我心里高兴得很,还算什么账啊!”

    记者注意到,老人随身携带着两个理发包,理发工具多而不乱,分门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这两个自制的箱包里,箱包里还有个随时可以磨刀的小工具。潘礼佃告诉记者,工具整利索了,人看着舒服,刀快了,被理发的人舒坦。

    有心人粗略估算,仅在村里这23年,老人为群众义务理发14000多人次,理发工具换了二十多套。

    守在学校找“顾客”

    潘礼佃老人出生于1934年,1958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在煤矿工作时,他看到工友们理发不方便,就自学了理发,用自己的工资买来工具,利用工余时间免费为工友们理发。从1969年一直坚持到退休,潘礼佃为工友们理发18年。

    1987年,潘礼佃退休回到老家东疏镇潘茂村。在常人眼里,潘礼佃每月拿着丰厚的退休金,按理该享享清福了,但他却从未清闲过,总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么。在村里转了若干圈后,看到村里没有理发店,听说村里的人理发都要到镇上去,他脑门一动,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村里没有理发店,我何不重操老手艺,为乡亲们提供方便呢?对,还干理发!”

    “说到理发,年轻人可能会嫌我理的发型不时兴,那咱就给娃娃们理,给老头儿们理!说干就干,每天放学的时间他蹲在校门口,看到哪个孩子头发脏了、长了,就把孩子带到家里去剃个头。一开始有的家长还不放心,悄悄跟着去看看这老头儿到底搞啥名堂。时间一天天过去,村里人渐渐习惯了,“孩子要理发,就找潘爷爷”。而村子里的老头儿们,头发长了更是自然而然地来到潘老头儿家,既有茶水喝,又能干干净净地洗个头、理个发,还能一起聊聊天。

    就这样一发而不可收,又是23年。

    十里八村传佳话

    在村民潘教东心里,潘礼佃是他的大恩人。去年他得了脑血栓,留下了后遗症,潘礼佃四处打听后,用三轮车带他去镇上医院针灸康复,两个多月,风雨无阻。这个看起来60多岁的潘教东,其实只有55岁,他一直在重复着“拉我去医院”、“喝蜜”、“拉手”、“钱”。这是在告诉别人潘礼佃待他的好。

    村里的娃娃们说,潘爷爷好,给他们洗头理发,给他们准备零食吃,给他们讲好听的传说,讲党的故事,还教他们做人的道理。现在邻村人也有慕名来的,理理发,拉拉呱。

    潘礼佃的儿子儿媳说:“老爷子是个热心人,他高兴,我们舒心。其实,受益的是我们,家里农忙的时候,乡亲们都来搭把手,挡都挡不了。”

    今年,潘礼佃被提名山东省模范老人候选人。他告诉记者,现在他的任务就是吃好喝好,养好身体,能多干一年是一年,为乡亲们服好务,“只要我能站起来,我就不会停止为群众服务!”

放大 缩小 默认
潘礼佃为大家义务理发41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