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骨髓意外相逢“同桌的她”
这对20年后喜相逢的小学同桌的善举令入感动
  • 2010年10月14日 作者:
  • 【PDF版】

    ▲张雯(左)和魏旭辉在母校的当年班级接受小师弟师妹献上的花和敬意。

    坐在原来的座位上,再听老师讲一课。

    文/片 本报记者 崇真

    二十年前的小学同桌,毕业后就失去了联系。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两人都申请成为骨髓捐献者,且几乎同时和不同的白血病人配型成功,两人因此重逢。这不是电视剧情节,而是发生在岛城的真实故事。13日,两人的母校为他们举行了欢送仪式,他们将在本月下旬赴济南捐髓。

    同桌分别二十年捐献骨髓喜相逢

    13日上午,分别20多年的张雯和魏旭辉回到母校,坐在当年教室的座位上,“我们两个当时就是坐在这个位置,同桌半个学期呢!”看着熟悉的教室,张雯笑着说,五年级时,她从北京转学回来,而魏旭辉是从南仲家洼小学转过来的,当时老师就把他们安排成同桌。“现在都是一人一个课桌了,以前是两人一个桌子,为争地方我们俩没少打架。”“是呀,别看我现在这么壮,小时候是很瘦的,整天被她欺负。”说起往事,魏旭辉显得很委屈。

    魏旭辉说,因为视力不好,半学期后老师就把他调到前面去了,升初中后,他们俩不在同一个学校,后来就再也没有联系。“没想到捐献造血干细胞能让我们老同学再次相聚。”

    四年前同做善举申请加入骨髓库

    今年34岁的张雯早在2006年就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了,“当时是看电视,很多小孩得了白血病,因没有找到合适的骨髓而去世,他们家人的那种绝望,让我很难受。”张雯说,“我觉得咱们没病没灾的是一种幸运,我们都应该去帮助那些患病的人。”于是她就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在一家房产中介做经理的魏旭辉说自己加入中华骨髓库很偶然,“2006年,有一次出差,在电视上看到有人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了一个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给他们全家带来了希望。”魏旭辉觉得自己也应该做点什么,于是出差回来后他来到青岛市中心血站,留取血样,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捐髓体检表上意外发现同桌

    “本来觉得已经过去四年了,没希望了,没想到终于用上了,而且没想到救人的同时还能遇到我的小学同学。”说起重逢的经过,张雯说,今年8月的一天,她接到青岛红十字会的电话,称她是一名白血病女孩造血干细胞初配的唯一吻合者,问她愿不愿意做高分辨检测,为小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张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随后她的高分辨检测也通过了。9月份,她按照红十字会的安排到401医院体检。体检时她无意中看到了另一张捐献者的体检表,上边的名字“魏旭辉”让她觉得很熟悉,“于是我就找红十字会要了魏旭辉的电话,电话一接通我就问他,‘你小学是哪个学校的?’”魏旭辉告诉记者,“听她说我们是小学同桌,我都惊了,竟然有这么巧的事。”

    原来,今年7月份,魏旭辉也接到了红十字会的通知,他与一名18岁的浙江女孩的骨髓配型成功,随后他去做了高分辨检测,又去401医院体检。“能救人就是好事,啥都不用说了吧。”说起救人,看上去很开朗的魏旭辉显得有些腼腆。

    同桌同献骨髓全国应是首例

    10月24日,魏旭辉将去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张雯则是29日去济南。“让他先去探探路,两个人也有个商量。”张雯笑着说。对于他们的捐献决定,两个人都说,家里人都很支持他们,这成为他们捐献的动力。“一开始我妈觉得我很瘦,怕我坚持不住,有点不想让我去。”张雯说,她就对妈妈说,如果是我躺在病床上,你希不希望有人来救我?通情达理的老人最终同意了张雯的选择。“我老公还要带着孩子一起陪我去济南。”张雯笑着说。

    记者从青岛市红十字会了解到,青岛市至今有26000名骨髓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9人成功实施捐献,我省有96人实施捐献。同班同学同时实施捐献在全省甚至全国都是第一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捐骨髓意外相逢“同桌的她”
健身器材成“孤儿”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