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马云云
为了拉拢生意,一些酒店圈占公共资源,把门前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变成了自家“停车场”。据《生活日报》报道,省城很多酒店没有配备停车场所,于是在公共道路上设置隔离桩,划定停车位,有的甚至把车位锁钉在了人行道上,让路人不堪其扰。
又是个与“车”有关的话题。这些年,随着私家车越来越多,不论在马路边还是小区内,有关“停车”的讨论就不曾停止。争论的焦点,无非是稀缺的空间应该属于谁的问题。
如今,酒店、宾馆也按捺不住了,公然把公共资源纳入私囊。面对商家的“霸道”,一定纠结着人们欲罢不能的复杂心态。对大多数人而言,假设昨天是一位开着车前来消费的顾客,一定会对门前的停车位“欣然笑纳”,甚至会因为个别酒店门前没有停车场所而怨声载道;而如果今天换成步行,不小心被酒店门前的隔离桩碰疼了腿,一定又会对酒店的做法“恨之入骨”。
这种复杂心态反映的,正是车辆增多带来的尴尬现实。一方面是人们对汽车的强烈渴望,另一方面却要面对车辆拥堵带来的“社会病”。据交警部门介绍,目前在省城,连出现拥堵较少的槐荫区,人行道上已然没有可以再划线的车位,自行车道可以划线的车位也已不多。从这个角度来看,酒店业圈占人行道、自行车道也似为无奈之举。就像一位保安所说,不然车辆碰上行人咋办?万一客人的爱车被刮蹭谁负责?哪个酒店会闲来无事花钱在门前安路桩?
看来,把板子都打在酒店身上也有失公允,如何缓解整座城市的停车难问题才是根本。有专家建议酒店设专门寻找车位的人员,这实在是个再无奈不过的办法。长远来看,如何从整个城市通盘考虑,学习国内外先进方法,制定健全的停车收费方法,建设符合本市情况的停车场所,让车主不必为停车发愁,这才是这座城市在发展变革中必须要面对的现实。到那时,酒店、宾馆还会在门前“圈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