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隐捐”话题引发读者热议
有人表示理解,有人表示尊重,有人坦言曾受质疑
  • 2010年10月21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10月20日刊发的“好心人李师傅”的版面。

    本报济南10月20日讯(记者郭静)捐钱10万救助他人,却不肯透露个人信息。“好心人李师傅”掏10万助女孩换肾的行为引发热议。20日,许多读者向本报打来电话,有人表明了自己的态度,还有人与李师傅一样,作为“隐捐”者,讲述了自己的看法,更有人表示想资助在病床上的刘娜。

    “我能理解李师傅的苦衷。”20日,济南市民孙建文给本报打来电话,他感慨道,“将心比心,自己如果拿那么多钱去救助别人,家庭条件一般,身边的人肯定有看法。”

    孙建文说,一般人可能会想,他凭什么拿出这么多钱去救助一个陌生人?是什么目的?是不是疯了?如果“好心人李师傅”被曝光了,会不会有许多人找上门来“索捐”。

    在一些人眼里,“好心人李师傅”的举动很另类。临沂市民刘先生说,“另类的概念是什么?就是大多数人不会做,有人做了却得不到理解。”

    刘先生也是一位“隐捐”者。他今年三十出头,以打工谋生,每天工作12个小时,收入微薄。但遇到需要救助的人,他都会伸出援手。因此看到“李师傅”的报道后,他说自己心有同感。

    “自己挣钱不容易,也是血汗钱,但是比起那些遇到困难的人来说,自己还是很好的。不管多少,我帮了别人,心里就觉得踏实。”刘先生说。

    他坦言自己有时候也会受到周边人的质疑,认为他不自量力,不太正常。“我捐钱时感觉像做贼,偷偷摸摸的。”他语气里透着无奈,“我很普通,当不了救世主。但是我希望就像巫启贤的《但愿》中唱的那样,‘但愿梦想都成真,但愿世上疾苦不长存,但愿人间没有伤痕,但愿人间还留一点真,但愿人间快乐到永恒。’”为此,刘先生给自己起的网名叫“守住俺的心”。

    在我们周围,“隐捐”者不在少数。有位老人来过齐鲁晚报7次,每次捐出2万元现金,一共14万元。每次她都说出一个心愿,留下一个约定,然后离去。她没有告诉过我们姓名,也从来不准镜头对准她。记者除了知道她已年逾八旬,是一名退休医生外,别的则是一片空白。

    读者朋友,您对“隐捐”有什么看法,或者您就是一个“隐捐”者,或者受到过“隐捐”者的帮助,请您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故事和认识告诉我们。您可以拨打本报热线96706来发表高见,也可发送电子邮件至:qIwbrexⅰan@163.com来谈谈看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隐捐”话题引发读者热议
“隐捐”更应该成为慈善的常态
我省“隐捐”者人数不少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