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杰杰
一个因蜜桃而盛的地方,现在因它而痛。
上世纪80年代,“安丘蜜桃”是潍坊水果中叫得最响的“金招牌”。六进京城、国宴专享、最早的一批“万元户”果农……这些词汇如今从安丘石堆镇宿家埠的村民口中说来,都有种讲古般的神秘、敬畏、得意和失落。
这里是“安丘蜜桃”的诞生地,也是托了蜜桃的福,宿家埠曾经“红得耀眼,甜得像蜜”。
时间仿佛转了一个圈,24年过去,曾经甜美的安丘蜜桃却已经风华不再,迟暮美人一般落寞,一如这个渐渐被遗忘的村庄。
落寞的宿家埠
这个曾因“进京蜜桃”而名盛一时的小村庄在秋风里显得格外凄惶,若非当地人指点,它不能引起路人的丝毫注意。
10月的一天,记者悄悄造访了宿家埠。一块刻有“安丘蜜桃基地”的十米高的地标,早就贴上了路政宣传标语,在秋风里显得格外凄惶。若非当地人指点,这个距离安丘市区6公里的小村庄丝毫不能引起路人的注意。
顺地标往北,一座小桥,50步,桥头走到桥尾。那一侧,“安蜜大桥”四个字已经被尘土覆盖。这座桥是1994年安丘蜜桃风头最劲时所建。
穿过桥,就是一片桃树。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朴素的村庄,路边堆着玉米秸,农户的房顶上飘着炊烟。这里就是宿家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出了不少让人羡慕的“万元户”桃农。
1986年,产自宿家埠园艺场的蜜桃经省内众权威单位联合鉴定,列为山东晚熟桃稀有品种,并正式命名为“安丘蜜桃”。不久,安丘确定在石堆、贾戈、城关、担山建立四大蜜桃基地,并于1988年集中栽种了5000多亩新桃树。
10月份正是安丘蜜桃上市时节。此时村南路两边,有稀稀拉拉地打着“安丘蜜桃”招牌的商贩。他们热情地向来人张罗买卖,不厌其烦地解说安丘蜜桃的种种优点,并会递上一个裂纹密布的桃子,叫人尝尝。他们说,裂纹是安丘蜜桃的标志,裂得越多,桃越甜。
路边的小摊和果园外的货车,是当地桃农的两大销售渠道。安丘蜜桃基本是不进批发市场和超市的。“十一”左右上市,不足20天,安丘蜜桃就能在当地消化殆尽,不少当地人甚至还没来得及吃,就下市了。
被掐断的“出路”
箱子上只留一个永远打不通的电话号码,安丘蜜桃就像被封在箱子里,然后就被掐断了“出路”。
桃子要用特定的纸箱装好、售出。这些纸箱多是一个模样:箱顶写着“中国蜜桃之乡”(1996年,安丘被评为“中国蜜桃之乡”),侧面写着“安丘蜜桃”,顶部还有“连续六年被中央特供处指定为国宴用品”的宣传语。
箱子上没有品牌,没有商标,只留一个电话。可这个电话无论怎么拨打,都是冷冰冰的人工回复:“对不起,您拨的号码不存在”。安丘蜜桃就像被封在箱子里,然后“掐断”了来回的“出路”。
在老桃农宿明红那里,记者找到了“号码不存在”的答案。20多岁便与桃树打交道的老宿,承包了17亩桃园,其中9亩种了安丘蜜桃。为了方便销售,他找人制作了箱子,并把自己的电话印上。不料,这个箱子
被众多商贩盗用。不得已,老宿将电话报停。“他们把箱子当包装使,有‘安丘蜜桃’四个字就行了,不在乎箱子上有没有电话,电话通不通。”
老桃农们都喜欢讲过去的事儿,好像在讲古的时候,能找回遗忘很久的甜蜜和满足。老宿说,宿家埠以前全是桃园,1994年前后最风光,桃子往北京、上海销,价奇高,周边的外地人也来买桃。北京那边来要货一要就是一万斤,要那种个头4两以上,桃上没裂纹或只有一条不长于3公分裂纹的,出价一斤曾达到过6块钱,说挑去的桃子要当国宴用品。
10月1日开园起,老宿和老伴就开始摘桃,有时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老了,干不动了,桃园累人啊,一年四季都得照料着。记者同志,你看看能不能帮我们把桃园包出去?”老宿的老伴一脸认真地问。
断代之后的遗忘
原来的桃林,有的种上了玉米,有的种了大姜,有的则成了工业园。宿家埠的桃林,终于还是断代了。
2003年前后,上世纪80年代集中栽种的桃树,都到了十五六岁的“高龄”。产出的桃子不再甜美,裂纹多起来。于是,这片承载过小村村民所有期待的桃林,集体被伐倒了。
宿明红说,砍了之后不能接着种新桃树,怕重茬,一重茬,桃树就容易生病。要先在原地种三四年其他作物,然后才能再种桃。桃种上后,第三年结果,五至十年接的果子最好吃。
由于蜜桃基地的桃树基本是同一时期栽种,又是安丘蜜桃的集中种植区,桃林被砍后很难再找新地方种桃。于是,原来的桃林,有的种上了玉米,有的种了大姜,有的则成了工业园。
宿家埠的桃林,断代了。
桃园“寿终正寝”的时候,正是大姜收益最好的年头。石堆镇水浇条件不错,土壤适合种大姜,大姜亩产一万多斤,清明种,霜降收,忙活半年,就能收入一两万。桃树不一样,一年四季都得管,亩收也就是大姜的一半。
因缘际会,很多桃农开始种大姜。
“去年刨了果园种了几亩大姜,大姜效益好,二亩桃园换一亩大姜的钱。”村民宿光杰1989年开始种桃,如今他还育苗,种大姜,桃园仅是他的副业。村民算账很实在:大姜一年生,效益不好,第二年还能种别的,但是桃树一种就得一二十年。
抚不平的“伤口”?
很多人都会问,经过了24年的起落,安丘蜜桃“身上的伤口”还能不能被抚平呢?
王国庆惋惜地说,他已经“四五年没买到过安丘蜜桃了”。这位潍坊市果树站的技术人员,看问题更清楚客观。
张牙舞爪的裂纹,是安丘蜜桃最明显的特征。但在王国庆眼中,这却是安丘蜜桃难以“走出去”的根源。裂纹是细菌的侵入口,加之安丘蜜桃本身糖分高、果肉细腻,致使桃子常温下仅能保存三四天。品牌的打造离不开销售,销售除了品质还要依靠储存期,三四天的储存期决定了安丘蜜桃不能大规模远距离地开拓市场。
问题的解决之道,不是没研究过。
1991年,宿家埠蜜桃基地新栽的桃树开始批量产果。那时,桃子裂纹就比1986年的那批树产的桃儿裂纹多。安丘市林业局人员请教专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安丘蜜桃裂纹,是后期果皮细胞生长速度低于果肉细胞生长速度所致。
安丘果树站站长吴玉庆开始跟其他技术人员一起试验,发现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PP333”的桃树产果裂纹比不用的树要多。当时“PP333”是应用很广的药剂,用上它,果子产量大,唯一的缺陷就是裂纹更多、甜度下降。于是,他们指导果农弃用“PP333”。他们还发现,果实成熟前期如遇降雨或浇水,桃子裂得更开。果实成熟前一个月,使用化肥也是如此。
前年,辉渠镇吴家沟的安丘蜜桃出现了裂口、溃烂现象,烂果比例达到30%。他们试验过桃子“套袋”防裂纹。然而,裂纹并未减少,套袋反而造成桃子甜度降低,试验宣告失败。
技术难题不能攻克,而科研资金也告短缺。
近来,意识到品牌渐渐暗淡,“重塑安丘蜜桃品牌”的口号被提了出来。石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韩宪东说,他们去桃园走访,发现有位桃农在安丘蜜桃的基础上多次嫁接,开发出了改良蜜桃,口感好,几乎没有裂纹。这些好的晚熟蜜桃品种是有很大推广价值的。
“安丘蜜桃这个牌子不能丢。以前品牌保护意识不够,安丘蜜桃淡出。但品牌意味着资源。”潍坊市果树站副站长王国庆说。
然而很多人都会问,经过了24年的起落,安丘蜜桃的“伤口”还能不能被抚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