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青岛10月21日讯(记者盛文静)2008年残奥会期间,青岛市引进20辆无障碍出租车为残疾人士服务。在往后的两年时间里,无障碍出租车被保留,成为残疾人专用服务车,然而记者采访获悉,因使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等问题,20辆无障碍车并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大部分已经被改装,特有的旋转座椅被加固,无异于普通车,残疾人出行难的问题又一次凸显。
据了解,所谓的无障碍就是在出租车副驾驶处安装了一个开关,只要按下开关,副驾驶的座椅就会向右侧缓慢移出,方便腿脚不方面的残疾人上车,不光是残疾人,老人、孕妇都可使用此车。然而,无障碍出租车在岛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受欢迎,因为设计方面欠缺人性化,很多使用过无障碍出租车的残疾人都不愿使用第二次。据青岛市益青出租车公司负责无障碍出租车管理的刘经理统计,无障碍出租车一年的预定数仅为三次。
“青岛的无障碍出租车其实是经过改装的,将副驾驶的固定座椅改成了转动椅。”据刘经理介绍,改造费用每辆车近万元,为了方便残疾人使用,他们还在每辆车上贴上无障碍的标志,并将预约电话贴在了显著的位置。
副驾驶的座椅是活动的,旋钮容易损坏,因为使用率太低,不少司机重新将旋转座椅改成了固定的。“无障碍座椅使用起来确实不大方便。”无障碍出租车司机王德洲师傅说,因为旋转座椅比起一般的座椅高出几厘米,一般的乘客在乘坐时必须非常小心,否则就得碰头,而且因为车内的空间与一般的出租车无异,所以残疾人在进门时也必须将腿蜷缩着,否则很容易碰到腿。
记者从青岛市残联了解到,目前,青岛有残疾人40万,肢体残疾的人数为25万,重度下肢残疾人约5.8万,这部分人的出行已经成为一大难题。青岛大学大四学生郭帅是一位残疾人,腰部以下完全没有知觉,出行都靠父母帮忙,“除了上课,我基本上不出门,出行太麻烦了,特别是坐车,司机都不愿意拉,而且上下车也费劲。”因为出行不便,郭帅已经很长时间没出过校门了,而对于无障碍出租车,郭帅表示实用性不大,用起来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