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泰安系列之五 他既是一位革命者,又是一位慈善家
冯玉祥:百姓心中泰山魂
  • 2010年10月22日 作者:
  • 【PDF版】

    冯玉祥故居普照寺。

    冯玉祥纪念馆内的冯玉祥诗词墓碑。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刘丽

    冯玉祥(1882-1948),男,汉族,安徽省巢县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上世纪30年代,冯玉祥将军曾两次隐居泰山。第一次是1932年3月至同年10月,第二次是1933年8月至1935年10月。其后,冯玉祥又来泰安两次作短暂停留,最后英骨也长眠在这里。

    本报记者 王伟强

    冯玉祥将军曾经两次在泰山隐居,尽管居住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给泰安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精神正在不断地被继承和发扬。

    “我是

    将军夫人接生的”

    21日上午,记者沿着泰山脚下的山间小路,来到了马洪生老人家,他和老伴正坐在院子里晒着太阳。见到有人走进来,老人迈着矫健的步伐迎了上来。当谈到冯玉祥将军时,马洪生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冯玉祥将军曾经在泰安住了好几年,那时我们家和冯将军家同住一个大院,而且我就是由冯将军的夫人接生的。”马洪生激动地说,冯将军隐居泰山的时候住在五贤祠,当时他们家负责看管五贤祠,所以就和冯将军成了“一家人”,每天两家人都会在一起拉家常。

    “冯将军的夫人李德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学过医学,那时母亲正怀着我,李德全就告诉母亲不用再请接生婆,她会为母亲接生。”马洪生说,尤其让他的父母记忆犹新的是,家人在给刚出生不久的他摆喜宴时,冯玉祥将军派士兵给他们家送来了一个大提盒,里面装有一匹白布,两袋白面粉,12块银元,而且都是用红纸包着,非常丰厚,给他们贫穷的生活带来了希望。“虽然在一个院子里住,但是因为自己太小,好多事情都没记住,而父母经常向我讲,让我们不要忘了冯将军的恩德。”马洪生说。

    马洪生回忆,他最后一次见到李德全是在1953年,她按照冯将军的遗愿,来到泰山脚下为冯将军墓地选址。“她还专程来看望我们,抱住我的母亲上下打量着,反复问我们生活如果有困难,一定要告诉她,而且还指着我说,‘洪生,你没忘了我这个接生婆吧!’”马洪生笑呵呵地说。

    历史:他是铮铮铁骨的汉子

    记者在位于马洪生老人家南面的冯玉祥泰山纪念馆看到,门口东西两侧分别立着“冯玉祥泰山纪念馆”和“烈士祠”两块石碑,门口正上方写着“革命烈士祠”五个大字。

    纪念馆工作人员许姗姗介绍,冯玉祥隐居泰山期间,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期间的滦州起义,1933年,他自己出钱、督工,修建了革命烈士祠。当他到南京就职时,还不忘拨款进行修缮,举行国葬仪式,而且还积极参加抗日宣传,写了大量激励民心的诗词。说完,许姗姗领着记者来到第二展厅,墙上挂满了冯玉祥将军诗词的图片。当看到刻有“你忘了没有,东三省被日本人占去了,有硬骨头的人应当去拼命夺回来”的石碑图片时,记者和在场的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了。

    “特别是1932年6月,国联调查团来泰山,当时正值东北三省被侵占,当得知调查团里面有日本人时,冯玉祥将军坚决拒绝与他们见面,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爱国决心。”站在一旁的工作人员魏丽激动地说。

    义举:三间草房办小学

    在泰山冯玉祥小学,一座冯玉祥将军的半身雕塑矗立在学校正北面,东侧栽种了几株梅花,紧挨着的是一排古朴典雅的房子,房子前面有一块巨大的岩石,犹如一只正在休息的猛虎。

    冯玉祥小学的语文教师冯杰介绍,冯玉祥将军在泰山居住期间创建了15所学校,其中有14所“武训小学”,而她们的学校是唯一保留到现在的、较为完整的一处冯玉祥办学旧址。

    冯杰告诉记者,1933年冬,冯玉祥在泰山普照寺西南隅新建的三间草房内,创办了第一处学校,招收贫民子女30余名,起名为“武训小学”。此后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又在泰山脚下的卧龙峪、韩家岭等地建起了14处小学,总校设在东王家庄,下设14处分校。当时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既学习抗日救国道理,又学文化科学知识。针对农民贫穷、需要劳动谋生的情况,学校实行半工半读,按农事季节放农忙假,对贫困学生予以照顾。为扩大经费来源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又先后建立了木、石、铁、编织等小工厂,并建有“科学馆”、实验园林等。

    “现在冯玉祥精神已经成了我们学校的灵魂,不仅每年组织学生去冯玉祥遗迹参观、学习,而且还专门将冯玉祥关注抗战和贫苦百姓的诗整理出版,成为每名学生的必须课。同时还配备剪纸教师教学生们剪纸,内容则全是冯玉祥将军的感人事迹。”冯杰说,现在每一名师生几乎每天都能受到冯玉祥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觉地践行和发扬。

    柔情:亲民如子的“泰山将军”

    冯玉祥泰山纪念馆工作人员张云峰介绍,从1932年3月到1935年10月的几年间,冯玉祥仿效武训兴办义学15处;兴修水利,开凿山泉,修建多处拦水坝及许多桥梁道路;为绿化泰山,引进树种及优良果树达十余种,栽植树木30余万株,真正实践了他提出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驻兵一处,与民谋福”的主张。

    在泰山隐居的两年多时间里,冯玉祥将军对泰山留下了很深的感情,冯玉祥将军去世后,遵照他的遗愿,他的骨灰安放在泰山脚下,继续陪伴着泰山和在泰山脚下生活的人民。

    马洪生老人告诉记者,听他的父母说,1933年修建大众桥时,冯玉祥将军来到工地察看施工情况,发现有一些孩子竟然爬到桥边的铁栅栏上玩,看到这一情景,冯将军担心孩子会掉到下面的河里去,于是就命令施工人员将铁栅栏再增高60厘米,而且将栅栏的顶部由平头变成了尖头。

    “冯将军对老百姓的关心真是太周到了,真是亲民的‘泰山将军’。”马洪生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冯玉祥:百姓心中泰山魂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