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务修家电一干就是 27年
农大有个“活雷锋”团队
  • 2010年10月22日 作者:
  • 【PDF版】

    队员们在维修家电。本报记者胡修文 摄

    本报记者 胡修文

    在山东农业大学,有一支义务家电维修服务队让人念念不忘。27年时间里,这支队伍越发壮大,维修的家电已经由当初的半导体收音机过渡到如今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这支团队也逐渐成为师生心目中的活雷锋。

    义务服务是“家训”

    10月10日上午,记者在山东农业大学教师公寓广场见到了家电维修服务队的现任队长陈杰,他和团队成员正在举行义务家电维修活动。

    工作间隙陈杰告诉记者,他大一的时候就加入了团队。“我们这个专业要求动手能力非常强,进入团队的这两年我参与维修了几十件小家电。”陈杰说,从耳机、收音机、复读机到MP3,几乎修了个遍。

    比陈杰晚一年进入服务队的宋栋已经成为技术部的骨干,一年的时间里,宋栋入户维修家电无数次。“退休的老教师都认识我了。”宋栋开心地说,一些小家电,老师们可以拿到我们的工作室,但像电视之类的“大家伙”,会让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犯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登门服务小组。”宋栋说。

    说话间,农大家属院一位叫侯春华的退休老师来到现场,希望队员到她家里修电视机。侯春华告诉记者,去年她家的豆浆机坏掉,让维修队的学生修了一次,没想到用到今年依然没有问题。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学院团委书记刘承磊说,虽然他不直接负责技术指导,但从2000年开始,每年的“三下乡”都是由他来联系周边的乡村。“头顶烈日,冒着30多度的高温,队员们光着膀子修家电。”刘承磊动情地说,义务服务是团队的“家训”,永远不会丢。

    老师指导团队27年

    山东农业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老师张军最早参与了维修服务队的组建。张军回忆,当时组建的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为群众服务。组建之初,他就担任服务队的指导老师。“没想到一干就是27年。”张军憨厚地笑着说,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拿给我,我们一起解决。尤其是近几年,我几乎年年跟着队员行动,不知道走了多少村庄。”

    张军回忆说,他最感动的事情就是这么多年从服务队走出去的毕业生都有了非常好的工作。“这也让我们更加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动手实践。”张军说,虽然许多队员都觉得他很和蔼,但前提必须是不能因为参加服务队活动而影响学习。“上一届有个学生动手能力非常强,参加维修队后如鱼得水。但是有一个学期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我让他离开了服务队。”张军说,一个学期后,这名学生拿到了奖学金。

    配件费用学校买单

    在刘承磊的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面服务队的荣誉牌匾,牌匾是服务队1993年获得“省级青少年学雷锋先进集体”时颁发的。

    刘承磊告诉记者,这些年服务队获得的荣誉从省级到校级的都有,学院也曾经专门开过座谈会探讨服务队长盛不衰的原因。“老师、学生和群众需要,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院有专门的资金支持都是重要的因素。”刘承磊说,虽然家电的种类在变化,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但老师、学生和群众在实用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了问题就需要解决,有供有需自然就能延续下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义务维修不仅是不收取任何费用,遇到需要更换零部件的家电,维修队还要自掏腰包去买配件。陈杰告诉记者,购买配件的费用都是从学校的专门资金中出的。刘承磊介绍,学校为家电维修服务队设立了专门的基金,这些年的实践证明,基金能够满足维修队购买配件的需要。

    谈到服务队下一步的发展,指导老师张军、团委书记刘承磊以及服务队队长陈杰道出了共同的心愿:就是要一直将服务队发展下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义务修家电一干就是 27年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