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注变化中的城市
谈笑间,“灰”飞“烟”灭
“禁烧”迎回久违蓝天,为秸秆找出路仍需进—步破题
  • 2010年10月23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本报记者刘红杰邢振宇

    连日来,济南出现了薄雾天气,令人欣慰的是———薄雾和烧秸秆无关。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济南的蓝天白云给人留下了好印象。中秋节当天,甚至创出十年来“气质”最好的单日纪录。

    回想三年之前的泉城,每到秋季,空气质量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因焚烧秸秆造成的“狼烟围城”。经过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是“灰飞烟灭”。“狼烟”会不会卷土重来?这在人们心中仍是个问号。

    飞机多次改降禁烧开始动真格的

    2007年9月26日的“狼烟”进城,被业内人士称为“9·26”事件,这一天着实让省城蒙羞,不过也正式拉开了对“狼烟”宣战的序幕。

    说起三年前的那一幕,济南市环保局生态处副处长李晓东仍记忆犹新:“(200?年9月)26日晚上半夜,我的电话响了,通知出去检查。出去一看吓了一跳,到处都在点火冒烟。当时机制不成熟,对禁烧秸秆的宣传也不到位,老百姓不大听。”

    2008年之前,济南的秋天似乎总和“狼烟”形影相随,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深受其害。2001年9月27日,济南东郊烟雾弥漫,遥墙机场的两架航班无法正常降落,只好分别改降到南京机场和临沂机场。

    2004年9月27日,又是“狼烟”惹祸,先后有5架次飞机从遥墙机场改在青岛流亭机场落地。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07年9月26日,从下午4时直到晚上10时,本报热线连续接到上百个电话,都是询问为何突然间到处是呛人的焦煳味。街上的行人被呛得睁不开眼,无奈戴上了口罩。济南绕城高速郭店和邢村路口封闭,就连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的防火警报器都响了。这一天,济南再次发生了飞机被迫改降的事情。

    业内人士将这一天称为“9·26”事件,这一事件着实让济南市“灰头土脸”。自当月23日起,济南市的空气污染指数连续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在全省17市,只有济南属污染状况,其他城市空气质量状况都是优良。

    “那时,已经到了非禁不可的地步了。9月27日,济南市就召开了秸秆禁烧工作紧急会议。会上,张建国市长与县(市)区政府签订了《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责任状》。并以此为契机,专门下文正式对‘狼烟’宣战。”

    从那之后,李晓东的工作就再也没和秸秆分开过,每天开会、写简报、写材料,可以说写得最多的字就是秸秆。“以前也禁烧秸秆,但力度没这么大,只是巡查,查到了批评教育一下也就完了。从那以后,开始动真格的了。”

    办事处主任被撤没人敢再不上心

    一名村民想试一下禁烧是否管得严,就在自家院子中点了一堆树叶。结果,不一会儿,就有三拨禁烧的工作人员赶来。

    为了禁烧秸秆,市环保部门和农业部门做了有效分工,环保部门负责禁烧,农业部门负责综合利用,一堵一疏,力争将“狼烟”彻底消灭。

    李晓东对此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秸秆禁烧不是目的,实际上是一种倒逼机制,逼着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烧秸秆的问题。”

    自从宣战以来,“秸秆禁烧”就绝不是一句空话。李晓东记得,2008年,长清的玉米收得早,着了几把火。当时,市环保局局长张利正在韩国考察,专门从国外发来指示,“立即写材料向张建国市长汇报。”

    李晓东不敢怠慢,材料写好立即上交,张建国市长在简报上签字,结果,长清一个办事处主任被撤了职。此举敲山震虎,在全市产生巨大反响。“从上到下,从‘一把手’到工作人员,没有人敢对禁烧不上心。”

    “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确保国家卫星遥感零监测”,这是济南市秸秆禁烧的两个目标。为此,参加秸秆禁烧的工作人员要24小时巡查,做到全覆盖、无缝隙、全方位,连节假日和周末都不休息。有人开玩笑说,为了禁烧,环保局的人“连家都不要了”。即便如此,人手还是不够,公安、交通部门的人都来支援了。

    这个中秋节,市环境监察支队的曹洪吉没能和家人团聚,他和同事们一起忙碌在禁烧一线。“晚上7时40分,巡查完了回到驻地,大家一块儿过中秋,吃完饭再接着巡查。”

    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直流传在禁烧一线:一名村民想试一下禁烧是否管得严,就在自家院子中点了一堆树叶。结果,不一会儿,就有三拨禁烧的工作人员赶来。

    对于秸秆禁烧,一些老百姓并不能真正理解。“前几天,我去平阴县平阴镇巡查,那里的百姓不愿意了,找我理论,‘都是一样的地,就隔一条线,人家那边让烧,怎么我们就不能烧’。我只能告诉他们,那边已经出了济南辖区,不属于我的管辖范围,他们又问了,‘凭什么就济南管得严?’”曹洪吉对此有口难言。

    政府管得严,老百姓不敢烧,但他们心里有怨气,就采取了另类对策:把秸秆到处乱堆乱放,有的还扔进河道里,在河道里腐烂发酵,造成了新的污染,这让李晓东很头疼。

    烧还是不烧农民心中有笔账

    如果要求农民自行雇车把秸秆送到收购点,农民肯定要算油钱、工钱和卖秸秆的钱是否划算。如果不划算,他就不愿费这个劲儿。

    10月15日,记者走访了历城区几个乡镇,到处都是农民秋种忙碌的身影。正在地里忙秋收的农民张利说:“政府不让烧,每亩地补贴20元,现在秸秆成宝了,每斤卖到5分了。”

    张利的说法代表了一部分农民的想法,但不是全部。“一亩地大约产4000到6000斤秸秆,每斤三五分钱,能卖一两百元,但需要农民自己雇车送到收购点。农民肯定要算油钱、工钱和卖秸秆的钱是否划算。如果不划算,他就不愿费这个劲儿。”济南市农机办主任张文亮说。

    在遥墙一奶牛养殖场打工的金庆玉告诉记者,政府经常宣传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秸秆还田的好处。“秸秆粉碎后投入地里能顶一茬粪,如果烧了还破坏土壤不发苗。”不过,金庆玉认为,农民烧不烧秸秆,关键看“有没有账算”。“政府给补贴,秸秆卖了能挣钱,大家当然不烧。但如果费时、费力、费钱,一旦政府不管了,大家还是烧。”

    “秸秆烧还是不烧,农民各有账算。”历城区农机局副局长张长华说,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不好,但他们还是会看是否对自己有利。“现在不少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甚至有些家庭全家外出,在秋收时只有几天时间回家,打一天工能挣七八十元,用收割机一亩也就六七十元,政府还补贴20元,这样一算账,他们就知道还是不烧划算。”

    在历城区遥墙农牧业科技开发公司,三个非常大的青贮窖池里堆满了粉碎好的玉米秸秆,奶牛正悠然自得地吃着青贮秸秆。

    历城区畜牧局副局长赵书利给记者算了笔账,这儿有近千头奶牛,每头奶牛一年可吃掉秸秆两万斤,千头奶牛就可消耗掉两千万斤,按每亩玉米产秸秆4000斤计算,光是这儿的奶牛就可吃掉5000亩地的秸秆。像这样的养殖规模,光是遥墙街办就有8个,养殖奶牛1万多头,整个遥墙街办种植的秸秆都不够青贮需要,还要“吃掉”附近几个街办、乡镇的部分玉米秸秆。“秸秆抢手,价钱高,农民自然就不会烧了。”

    谁都知道“疏”的好处和重要性,但“疏”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农业部门为此大伤脑筋。张文亮说,为了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惜重金。

    “2008年,市里拿了1500万元资金,2009年和今年,各拿了1200万元资金,我们还向省里争取了2100万元资金,对重点区域秸秆综合利用进行政策扶持,如机场周边、高速公路两侧、市区周边。凡是机械化还田的每亩补贴20元,县市区进行资金配套。2009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预计今年可达90%。”

    这样的成效让张文亮心里很敞亮,却也有一丝担忧。张文亮坦承,政府的补贴并不能抵扣老百姓的秸秆还田成本,这是个别百姓抵触禁烧的原因。“用大型玉米联合收割机实行秸秆还田的成本是每亩70元。先掰玉米,再用秸秆粉碎机还田的,每亩成本35元。”无奈,政府补贴并不能惠及所有农民。

    变“要我禁烧”为“我要禁烧”

    不让农民烧秸秆了,政府部门就有责任给地里的秸秆找出路。禁烧只能禁一时,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大力度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张文亮很清楚,政府年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确实是下了很大决心,但长此下去不是办法,还是要从根本上找到秸秆综合利用的良策。

    “不让农民烧秸秆了,政府部门有责任给地里的秸秆找出路。”历城区畜牧局局长王方东表示。

    从全国来看,“禁烧令”发布以后,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取得较好效果,但是今年一些地方秋收期间秸秆焚烧又死灰复燃。因此,禁烧只能禁一时,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加大力度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问题。

    济南市目前的秸秆综合利用主要还是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好处也有弊端,这是每一项技术都无法回避的客观规律。”历城区农机局副局长张长华指出,秸秆还田后农民旋耕比较浅,长期下去会导致秸秆棚架、不密实,容易出现小麦冻害等,也不利于有机质形成。因此,在推广秸秆还田的同时,也要宣传推广深耕,至少三年深耕一次,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秸秆还田的长效。否则,粮食产量下降,秸秆焚烧就会反弹。

    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必须让其有利可图。张文亮说,“在市场经济中,真正让老百姓有利可图,靠政府的补贴是不够的,这只能起个引导作用,关键是靠产业拉动。”

    “目前,我们的秸秆综合利用经济效益低、深加工不够,下一步还要向多层次、深度加工发展。培养企业做秸秆压块、反应堆、板材等,现在已经有40多家这样的企业,但规模都太小。我们发现,外省市有的用秸秆压块代替煤做燃料,我们计划与济南的发电厂或周边发电厂联系,培育这样的企业。只有产业做大,百姓有利可图,才会真正转变观念,变‘要我禁烧’为‘我要禁烧’。”张文亮说。

    令张文亮欣喜的是,农民的观念正在逐步转变。“购买一台玉米联合收割机大概11万—14万元,国家补贴30%,今年济南农民买了将近700台。这意味着更多的百姓自愿选择了秸秆还田。”

    在遥墙农牧业科技开发公司,粉碎好的玉米秸秆直接被用来喂奶牛。

放大 缩小 默认
谈笑间,“灰”飞“烟”灭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