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董传同
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对于以售书为生的个体书店而言,他们的淘金经历很不轻松。国营书店—枝独大,遍地开花,个体书店之间的竞争也是此起彼伏。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寻找自己的—席之地,需要个体书店探寻独特的经营之道。
2002年,专门做建设行业书籍的书店在德州只有王先生一家,而到了今年已经发展到了5家以上,但另外的几家店面并非属于王先生所有。王先生告诉记者,他在2002年做起了建设书店。起初三年市场反响很好,但是随着类似专业书店遍地开花,他的书店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正准备转行,目前还没有想好做什么。”王先生坦言,一天只有几十元到几百元的营业额,除去各项费用之后所剩无几。王先生觉得,同类书店增多,专业书店本来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被分流,再加上网络销售和电子书籍的影响,小书店必然难做。
和王先生有着相似体会的是一家旧书店的经营者,“想挣钱就别做书店。”该老板告诉记者,他以前曾经做过新书,但是不良的业绩很快让他转向了旧书经营,“和别人的书店错开差距”。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旧书经营还有来自租书服务的打击。
教辅用书销售总体走下坡路
遍寻德州城区,也难以找出做综合书籍的个体书店,大部分个体书店选择了专业化之路,主打一两类书籍。而其中,考试书店和教辅用书类书店看起来最为红火。在大学路做公考和考研书籍的赵先生认为,虽然这类书店看起来不错,但是做起来也挺难。“购书的主要是零星的学生。”赵先生的书店除了买书,还顺便做起国考和公考培训的报名工作。记者看到在赵先生的店面周围还有类似的四家书店。
赵先生认为教辅书籍相对好做,但是在三八路主要做学生教辅用书的郭大姐却不这么认为,郭大姐说,她的书店早已经过去了热卖的黄金时代,“书店刚成立时正好赶上高中课改,很多老师都过来找教案资料”。这是2005年的事情,郭大姐觉得这几年总体来看,教辅用书的销售也在走下坡路。
国营书店占去八成市场份额
网络销售的冲击、电子书籍的兴盛、阅读习惯的改变,整个图书市场大环境趋于恶化。一位常年从事图书经营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德州图书市场主要分为三大块:一是国营大书店,二是依附学校生存的教辅书店,再就是其他的书店。“国营大书店的经营份额能占到百分之八九十,各地都有店面,其他书店的生存空间本身就很小。”
“个体小书店的优势在于规模小,经营灵活。”这位业内人士觉得,现在个体书店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而很多个体书店为了追逐利益,经营盗版或者其他违规书籍,损害了个体书店的声誉。这位业内人士建议,个体书店开办之前要摸清自己的经营优势,在经营中随时根据市场信息调整自己的销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