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
从香饽饽到鸡肋
  • 2010年11月01日 作者:
  • 【PDF版】

    ▲充气糖偶 奈良美智(日本)

    黎鱼鱼

    不仅是上海双年展有让人“看不懂”的尴尬境遇,就近年来整个中国范围内的前卫性艺术展来说,能够得到观众认可的作品凤毛麟角。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艺术展览与政治、经济同步发生着变革。原本由政府文化机构行使的事业化职能过渡到半官方、半市场化的策展人主导的崭新展览样式。也就在那个时期,有着浓郁欧美文化色彩的双年展渐次进入中国。

    不过对观众来说,“谁策划了展览”并不是他们想要知道的,这就如同钱钟书最喜欢的那句“如果觉得鸡蛋好吃,不必非要看看下蛋的鸡”。只要留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十年间的中国艺术展览史,就不难发现,观众评价的“好看”与“看得明白”根本就不是一个概念。这期间的艺术展完全是策展人牵着观众走,观众认同的是“好看”,因为前卫和新锐的艺术语言未必是自己能够掌握的,作为参照系的艺术批评界声音在这期间亦杂乱无章,观众默认为艺术双年展的“看不懂”是正常的。各地双年展遍地开花,一时间成了香饽饽。

    不幸的是,赚够了银子的中国策展人与尘埃落定的艺术割据完成后,话语权的稳固必然引导艺术展朝着唯利益化的方向发展,艺术展的作品已经无法容纳前卫和新锐,有的只是话语权拥有者划定范围———与观众无关的文化理念,要么是恶俗到底标新立异获得眼球,要么是政治立场鲜明的文化符号,两者往往又与观众的欣赏需求离题万里。

    没有观众参与的展览是不可想象的,策展人和艺术话语权的掌握者们在得意洋洋的时候,唯独忘记了一条,展览是需要观众的。2010年上海双年展成为鸡肋不过是个过程,并不是中国艺术展最终的命运,但最后的结果不难想象。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双年展为何“看不懂”?
徐悲鸿《秋风万里频回首》登场
从香饽饽到鸡肋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