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刘守善 通讯员马鲲鹏
桃园社区、曹东社区、薛口社区、柳行社区……今年,济宁城区周边的—些“回迁”楼盘先后竣工。济宁市针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了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将中心城区与城市副中心接合部打造成“新城”。10月28日,记者从济宁市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调度会议上获悉,目前全市已启动整村迁建项目216个,其中已封顶或基本竣工的5.32万户。
接合部旧貌换新颜城北将建步行街
10月28日,记者从城区北部的桃园社区、曹东社区看到,70余栋多层住宅楼大多数已完工。随着古槐路、共青团路等道路的北延与北外环相接通,老城区与济北新区已连成一片,机电一路等东西向道路的修建也完善了新老城区接合部的路网建设。崭新的小区环境和往年这里的瓦房、土路形成了鲜明对比,新建的多处社区服务中心已成型,整体现浇的居民楼在质量上甚至超过了一些商品房的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给接合部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完成了曹西、姜楼等9个村庄的整体搬迁后,我们规划建设了6个社区,共7200余套住房。”据任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曹东社区的东部,该区规划了一处占地500余亩的商业步行街,与太平洋百货公司联合建设城市综合体已提上工作日程,这里也将成为济宁第一个步行街区,所使用的土地是通过增减挂钩的程序,合理置换所得。
城北片区目前竣工的居民楼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上房,小区内正在实施管道铺设、绿化等配套工程建设。位于高新区的绿色家园社区拆迁后人均预留一份地,用于建设村居工业园,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216个整村迁建项目启动6种模式建设新农村
今年,济宁市已全面启动整村迁建项目216个,涉及村庄908个,共10.89万户,其中已经封顶或基本竣工的5.32万户,完成投资达101.66亿元,全市在建的万人以上社区达到65个。“济宁的城市化战略带动的特点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加快城中村、城边村的改造。”济宁市住建局村镇科闫振中科长告诉记者,随着“济兖邹曲嘉”组群结构城市发展战略的实施,五大板块城市建设进程也明显加快,组群城市圈内的农村住房建设正加速推进。
目前,济宁市新型农村建设共有六种建设模式:城中城郊村改造型、小城镇牵动型、园区带动型、村企联建型、压煤村庄搬迁型、强弱村联合型。今年启动的216个新型农村社区和农村住房建设项目中,包含城中城郊村改造项目58个,镇中镇边村改造项目56个,经济强村改造项目25个,园中村改造项目33个,压煤搬迁村改造项目7个。另外,如汶上县、金乡县、嘉祥县等部分县城的城中村改造也明显加快。
基础设施城乡—体化“撤村设居”推进—体化
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是否配套完善,是农民群众最关心、也是最担心的问题。济宁市规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按照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标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现实和长远需求出发,同步规划、建设、配套,一步到位。在垃圾处理上,大力推行邹城市“户集—村收—乡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
按照《济宁市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管理运行办法》,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包括公共服务场所和文化健身广场两个部分,公共服务场所要集中建设,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00平米。
新型农村社区撤销村委会设立居委会,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措施。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应按照《居委会组织法》的规定设立社区居委会,选举产生社区居委会成员,设立下属委员会,分设居民小组。着眼让农民住得下、住得好、住得久,解决好新型农村社区党组织设置、职能确定、活动开展、产业发展,村改成社区居委会后换届选举、议事规则、组织架构设置,社区垃圾清运、生活污水和秸秆处理与农村沼气工程有机衔接,农民群众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与社区管理相适应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