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金强
45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汗水已被秋风吹干,—天约40公里的“暴走”后,只剩下满身的风尘仆仆和丝丝疲惫。11月1日下午,在太阳能博物馆内,来自石家庄的45名少年被馆内的环幕立体短片所吸引,欢呼雀跃,全然忘却了身体的酸痛。
14天,45名孩子走了400公里
11月1日下午,在中国太阳谷太阳能博物馆见到父母的那一刻,12岁的济南女孩李娜掩面大哭。
李娜和父母分别拥抱之后,又乖乖回到参观太阳能低碳技术的队伍中,因为带队的老师会在参观结束后检查他们的笔记,李娜的父母和姐姐见状,连忙退出好远。
李娜的父母已经两个多月没有见到女儿了,姐姐半年没有见过妹妹了。“听说女儿跟着刘晓冰教育训练工作室步行到德州了,我们专程过来看看。”母亲陈迅梅告诉记者,看到女儿变乖了,她很欣慰。
据李娜介绍,曾经的她十分贪玩,也不知道自己长大后想干什么,父母很着急,后来参加了训练营。“以前我有些厌学,通过在训练营6个月的训练,我明白了很多。”“我长大了想当政治家,因为我在路上参观了孔繁森纪念馆。”李娜说,孔繁森是她的榜样。
带队的范学军是这次训练营的顾问。他告诉记者,这次训练营共45名孩子,最小的10岁,最大的17岁,分别来自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等地。他们从石家庄出发,一路徒步行走,到邢台、邯郸后,进入山东聊城,紧接着来到德州,行程400余公里,之后会由衡水返回石家庄,整个行程为700余公里。
据范学军介绍,他们日均行走大约40公里,最长一日行走70公里,行走14天后到达德州。孩子们不带手机和钱包,和父母联系是通过训练营网站的留言板和书信。晚上,他们住在由大卡车改装的通铺营车,白天整日行走,三餐在随队的餐车上解决。为在行进中保障学生安全,学校还配备了随队医生、心理老师、医疗保障车等。
“没有差学生,差的只是教育。我们从不把他们当‘问题学生’对待!”此次徒步训练的负责人刘晓冰说,这些孩子中,沾染网瘾、陷入早恋、厌学、辍学、离家出走、打架斗殴的都有,有的有偏常心理或不良行为习惯,在别人眼里,他们是标签化的“问题孩子”典型,但进入训练营后,他们会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说服教育、心理干预、意志培养、学习技能提升和徒步行走训练,让他们明确人生目标,培养好的人格和习惯。
形累心静,队员的意志更坚定
队伍中最小的孩子,是来自河南三门峡的孙博涵。
这个把爸爸名字写错的10岁男孩,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老师昨天晚上刚给我挑了脚泡,今天又走得起泡了。”他说。
他告诉记者,他爸妈十分爱他,但由于他厌学,精力不集中,父母很担心。今年9月1日,父母将他送到这里。“累是累,可是我学会了背诵《弟子规》和《大学》的方法,挺好的。”他告诉记者。
和孙博涵一样,16岁的郝雅欣觉得她一路收获了好多。“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旅游参观,还记笔记。”郝雅欣说,一路上,他们边走边背诵《大学》等文章,学了不少东西。
“我是廊坊的,爸爸是警察,脾气比较直,一见到我不好好学习就发脾气。”郝雅欣告诉记者,曾经的她不理解爸爸,老觉得他对自己不好。现在,在新的环境中,她想了很多、体会了很多,更懂得为别人着想了。“探家的时候,老爸看到我懂事了,可高兴了。”郝雅欣说。
刘晓冰说,举行这一次徒步行走训练,主要是为了磨炼孩子们的意志、开拓他们的视野。“很多孩子来的时候很暴躁,走了一段距离后,渐渐安静下来。”她说古人讲求“形累心静”,通过徒步行走,他们发现自我、反思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找到一个目标。同时让他们明白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学会珍惜眼前的生活。让孩子们改掉拖沓懒散、自私任性、畏难怕苦等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