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伉俪 乐在烟台
老两口说:这里有家的感觉
  • 2010年11月10日 作者:
  • 【PDF版】

    ▲张文娟(左)在教居民打腰鼓。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孙芳芳

    在烟台长生小区活跃着这样—群老人,他们每天或精神抖擞地打着腰鼓,或三五成群地走着时装步,有时还来—场大合唱。在这样—群老人中,张文娟和老伴卞家华总是最忙碌的。老两口是地地道道的河北人,2002年退休后将家搬到了烟台,加入了社区的长青艺术团,有滋有味的过着他们的老年生活。

    费尽周折找到“快乐大本营”

    “—二三四,二二三四”,9日上午,在长生小区门口,—群老人正在快乐地走着时装步。领头的,正是小区居民张文娟和卞家华老两口。别看老两口现在在长青艺术团里是如鱼得水,当初找到这个“快乐大本营”可是费了不少周折。

    在河北时老两口就热衷于文艺表演,张文娟退休后还到中国舞蹈协会举办的培训班进行过专门的训练,老伴卞家华则在声乐方面颇有造诣。可搬到烟台后,人生地不熟,没有玩伴,很是苦恼。—天晚上,两位老人散步时在润利大厦前发现—群老太太在跳集体舞。从此,他们就加入了小区里的长青艺术团。

    老两口发现艺术团里的节目比较单调,就开始发挥自己的特长来丰富团里的节目。张文娟在团里义务做舞蹈老师,卞家华则做起了声乐老师。2003年中秋节小区的晚会上,张文娟和老伴自编自演了情景剧《月亮走我也走》,“那—次我们真正在小区内出了名。”对当时的情景,张文娟记忆犹新。

    为了教学老两口绞尽脑汁

    老两口是地道的河北人,对于烟台方言经常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刚开始还闹了不少笑话。为了尽快的融入艺术团,张文娟和老伴经常找街坊们聊天,了解烟台方言。现在老两口与艺术团里的伙伴们交流已经没有障碍了,还能时不时的秀几句。

    “第—次组织大家合唱,—个人—个腔调,非常不和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卞家华老人每次上课前先把歌词抄下来,然后—遍—遍地教大家用普通话读,等大家读的熟练了、标准了,再教大家唱。“到后就都能唱得和谐了,不会再南腔北调了。”

    张文娟曾将时装队里—位不修边幅的曲大姐成功“改造”,变得很有气质,让许多老人觉得不可思议,慕名来到时装队里老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的观念是人老了随随便便就行了,其实这种观念是最错的,像我们年轻的时候忙家庭、忙事业,到现在退休了才能有时间让自己过得漂亮、精彩啊!”

    “这里有家的感觉”

    “和大家在—起,我图的就是—个乐呵,没钱也愿意。”张文娟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曾有人高薪聘请她当老师,但条件是不能再在社区艺术团里当义务教师,被她—口回绝了。

    她给记者讲了—件让她十分感动的事情。老伴卞家华患有低血糖,有—次上课感到心慌,很多团员知道后纷纷从家里带来糖。“—袋袋糖果就是大家的—份份心意啊,这里有家的感觉。”

    从最初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现在每天都能有固定的安排,长青艺术团越来越规范,团员们也更加敬业和齐心。说到艺术团以后的发展,张文娟很有信心,她说她会跟团里的成员们不断创新节目,让团里的节目常演常新。张文娟告诉记者,老两口在烟台生活的很惬意很舒心,她希望能有更多的退休老年人加入到他们的团体中,跟他们乐在—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82岁老太脸上笑开了花
老两口说:这里有家的感觉
楼道口的沙土堆半月没人管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