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敏杰式”慈善
———一位牺牲在玉树捐助途中的英籍香港人
  • 2010年11月13日 作者:
  • 【PDF版】

    曾敏杰(资料片)

    本报记者 张子森

    如果没有这场车祸,也许人们不会关注这位一直在默默捐助的志愿者;如果不是这场葬礼,也许人们早已忘却那冬季早早来临、已被冰雪覆盖的玉树。

    马广超固执地认为,如果不是他9月份在玉树意外碰到了曾敏杰,那个男人就不会死。

    11月6日的北京秋阳温暖。马广超专程从玉树赶来,站在曾敏杰和杨浩的追悼会现场,任凭眼泪流下。

    曾敏杰,35岁,英籍香港人,生前是北京家·盒子公司老板。10月27日,曾敏杰、杨浩、王瑞3名北京志愿者前往青海玉树为两所学校捐赠过冬物资时,在囊谦县境内遭遇车祸,曾敏杰、杨浩当场死亡,王瑞重伤。两名协助他们的藏族同胞1死1伤。

    曾敏杰死后,匆匆赶到的妻子马菁目送运送丈夫遗体的车独自回京,而她掉转车头,带着捐赠物资继续赶赴玉树。家中6岁的儿子和4岁的女儿,正在失望地谴责着父亲至今未归的“背信弃义”。

    马广超的内疚

    马广超一直忘不了他和曾敏杰的第一次见面。

    9月份,曾敏杰第一次去玉树,他很偶然地碰到了在当地麦曲小学当支教老师的马广超。

    27岁的马广超3年前辞掉在青岛的工作,到玉树一个学校支教的。在这里,他一呆就是三年,中间遭遇了地震。

    在遇到曾敏杰后,马广超红着眼圈讲述,玉树的孩子一年到头只穿一双黄球鞋;他们的家里没有炉子,冬天对他们来说就像每年都要经历的鬼门关。

    马广超告诉曾敏杰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看到自己学生的成绩在全县名列前茅。

    “个人有没有最幸福的事情?”曾敏杰问他。

    马广超瞪着大眼,神情如婴儿一样重复当时的话:“我躺在玉树的天空下,看着满天闪闪的星星,就很幸福。”

    单纯的马广超把曾敏杰感动了。在玉树的几天里,曾敏杰抱着当地的孩子,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会很细心地帮他们穿上衣服,嘱咐他们好好学习。

    “真没想到当地那么穷,冬天到了,一定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从玉树回来后,曾敏杰就念念不忘这件事情。

    家·盒子员工李杰回忆,当时有人提出,家·盒子是做儿童教育的,应该将“温暖玉树”策划成媒体活动,以扩大公司影响力,但被曾敏杰一口否决。

    “时间来不及了。”曾敏杰说,公司的事业可以慢慢做,但玉树的冬天已经来了,得让孩子们过个温暖的冬天,要尽快组织物资。

    致命的车祸

    招募了第二批去玉树的员工,10月25日,杨浩、王瑞和曾敏杰来到西宁,购买了6顶过冬帐篷、3个炉子、3套黑板教具、300双学生过冬棉靴、35包棉衣等物资。

    在志愿者俄金曲桑的协助下,他们赶到玉树州囊谦县县城。

    囊谦县吉尼赛乡瓦作村村委会副主任布桑老师和马广超在这里等着他们。10月27日下午两点左右,曾敏杰、王瑞、杨浩以及布桑、司机俄金曲桑乘坐一辆银灰色越野车出发,马广超作为押运员乘坐装载过冬物资的大卡车在两个小时后出发。

    他们没走多久,天开始下雪。

    大约3个小时后,越野车来到“肘子弯”,这是当地人对盘山公路的形象描述。“连续不断的弯道,一条路被折成了大约45度的角,汽车转弯半径特别小。”坐在后排靠门位置的王瑞拉了拉门把手,发现车门是坏的,司机俄金曲桑说“很长时间打不开了。”

    此时已经到了吉尼赛乡附近,曾敏杰接替俄金曲桑继续驾驶。雪虽然停了,但路面湿滑,越野车到了最后一个急弯处的沙石路面,毫无征兆地侧滑后开始沿山坡翻滚。

    当地交警部门的事故勘察显示,越野车沿着65度的斜坡翻滚了大约148米。王瑞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突然发现长期打不开的车门在翻滚第一圈后突然打开了,她随即被甩了出来。

    “我下意识地用手去抓身边的枯草。”枯草缓解了王瑞下滑的速度,停下来后,她看着越野车继续往下翻滚,不断有人从里面甩了出来。

    警方调查结果为,越野车连续翻滚5次后停下。巨大的响声后是死一般的安静,唯一清醒的王瑞开始大声呼救,20分钟后,途经此地的当地人把她救了上来并报警。

    事后检查发现,王瑞肋骨骨折,全身及脸部大面积擦伤,头部缝7针。俄金曲桑头部遭受重创,脑震荡,间歇性失忆。

    而曾敏杰、杨浩和布桑当场死亡。

    继续的捐赠

    坐在后面货车上的马广超知道车祸消息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他狠狠地骂自己:“为什么是我坐货车而不是曾大哥!”

    10月27日当晚,在北京最早接到事故电话的是公司员工王震。他犹豫了一下后,有隐瞒地通知了曾敏杰的爱人马菁。

    “她整个人定格了几秒。”王震回忆,随后马菁立刻订机票去现场。在飞机上,王震决定告诉马菁三人遇难的事实。

    “之前的电话……”王震话没说完,马菁就已明白,“你不用说了,人已经没了。”

    呆坐了半天,马菁才开始流泪。

    曾敏杰临走前一天,马菁要去天津出差,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时匆匆吃了一顿午饭。马菁回忆在当天的饭桌上,她开玩笑地和曾敏杰说多吃点肉,“去了玉树条件艰苦可就吃不到肉了。”

    马菁没觉得那一天和平常有什么区别,曾敏杰还告诉她和两个孩子,一定会回来参加女儿的生日宴。

    16个小时后才到玉树,又走三四个小时到囊谦县。见到亲人遗体,马菁沉默良久,突然提出,要把物资先送到学校,然后再回京办理丧事。

    没有人能说服她。

    马菁目送运送丈夫遗体的车独自返京,然后掉转车头,她要重走曾敏杰遇难的道路。

    到达翻车的地方,王震顺着翻车路线寻找到了很多带给学生的文具,他回头望了一下站在高处的马菁,她在不停地抽搐肩膀。

    此后漫长的路上,马菁一言不发。

    在把物资送到两所小学,看到学生们穿上厚衣服和棉鞋后,她长舒了一口气,丈夫终于可以安心走了。返回的路上,马菁再次来到出事现场,找到了曾敏杰等逝者生前穿着的鞋子,把它们带回北京……

    “爸爸去哪里了?为什么还不回来?”4岁的女儿问妈妈。

    马菁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在这两个具有西方思维的孩子看来,父亲曾敏杰在去玉树之前,曾承诺10月底回到北京。进入11月,他们开始对父亲的“背信弃义”感到失望。

    普通的男人

    老板曾敏杰生前没有专用办公室,他和普通员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座位狭小,旁边有一个纸盒子,里面堆着员工们用过的饮料瓶。

    每个周末,曾敏杰的两个孩子都来取走里面的瓶子,把换来的钱用在公益事业上。

    “一个英国父亲,当他的儿子还没有成为一个man时,即已希望他成为一个Gentleman(绅士)。”《公益时报》曾经这样描述曾敏杰。

    “他平常话不多,只会说蹩脚的汉语。但一谈到公益事业,他嘴里会冒出连续不断的蹩脚汉语。”员工李杰低头仔细思索了半天,才说出老板这条让他记忆深刻的“特点”。

    而其他一些员工则睁大了眼睛:“他很普通啊。”这个老板不唱歌、不聚餐,只要有时间,就是回家陪老婆孩子。而在日常工作中,曾敏杰只表现出很喜欢来他们这儿的孩子,他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

    这位35岁的英籍香港人,其实对北京并不熟,也没有很多的朋友。他肯离开伦敦到陌生的北京来,是为了妻子和两个孩子。

    马菁对丈夫的评价近乎完美,她反问每一个问她的人是否相信,相识多年,他们俩一直保留着书信交流的习惯。

    这些书信有时候仅仅是一张便条。“亲爱的,多穿衣服,今天天气冷。”“谢谢你今天为我做饭,你辛苦了”“外出路上注意安全”……

    车祸后,马菁在当地警方找到了曾敏杰的包,里面放着这些便条,既有马菁写给他的,也有曾敏杰写给马菁的。

    而在以前,曾敏杰只带马菁写给自己的便条外出。马菁终于察觉到临走那天,与平常的分开,还是有一些不同,曾敏杰带走了两个人书写下来的情感。

    一枚硬币

    11月6日,曾敏杰、杨浩的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300多人参加了他们的追悼会。车祸中受伤的志愿者兼同事王瑞头缠绷带,坐着轮椅赶来。她坚持站起来,流着泪参加完整个仪式。

    参加追悼会的人每人领到了一个白色的小纸袋,里面有一块糖、一枚1元硬币和一张纸巾。纸袋外侧别着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提示:“按照香港人的习惯,请大家把白色礼袋内的糖果吃掉,纸巾扔掉,礼袋扔掉,以示纪念和缅怀。硬币是预示好运的,可以留着也可以花掉。”

    拿到礼袋后,很多人将糖果剥开放进嘴里,然后,把硬币投进爱心募捐箱。

    “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边的人,再通过周边人的行为去影响整个社会,中国的公益事业才能发扬光大。”这是曾敏杰常说的一句话。或许他想不到,自己死后,这句话的内涵通过这么一种微小而奇妙的方式表现出来。

    专程赶来的马广超不断内疚和自责,甚至马菁都要回过头来安慰他:“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

    “他是幸运的,这辈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离开的时候,也在做着自己希望做的事情。他会是天堂里最善良的那一个,我们要把他没做完的事情做下去,而且要做好。”追悼会后,依旧悲伤的马菁已经开始策划如何继续曾敏杰的公益事业。她准备成立一个以曾敏杰和杨浩名字命名的基金会,继续公益事业,关爱儿童。

    而在追悼会上,马广超在看了曾大哥最后一眼后,铆足劲憋出这样一句话:“如果牺牲你们几条命,能换来人们对玉树关注的话,那也值了。”

    遇难者简介

    ☆曾敏杰 男,35岁,英籍香港人,自幼在英国长大,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到北京后一直热衷于国内的儿童公益事业,并身体力行投身志愿工作。

    ☆杨浩 男,20岁,汉族,独子,1990年生于黑龙江佳木斯,2010年5月进入家·盒子负责儿童的游戏指导,在对玉树的爱心捐助中,他成为一名志愿者。

    ☆布桑 男,66岁,藏族,党员,吉尼赛乡瓦作村村委会副主任兼麻格社社长,1998年起在瓦作村小学兼任代课老师,家里12口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曾敏杰式”慈善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