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志国这样出其不意、一步到位的做派,更让黄一平之流在感觉意外的同时,觉得自己亏欠领导太多,进而心生万死不辞之念。
由是,黄一平对廖志国的感激,不仅完全发自内心,而且确乎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当然,黄一平也明白,自己这次提拔,除了廖市长的主导,洪大光书记的作用也不可埋没。
没有后者的首肯,自己绝对不可能获此幸运。此恩,同样需要铭记与报答。
担任了副主任的黄一平,随着职务晋升,开始站在更高平台思考问题。这一思考,便发现了一个几乎致命的重大疏漏。
某天夜里,黄一平突然找到阳城大酒店老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保安部取走了洪大光摔倒当月的客房电子监控录像。回家后,他一个人在家悄悄回放了录像,证实事发前后,酒店里那个传说与洪书记有染的女经理,确实出入过洪大光房间。而且,洪大光从房间受伤出来时,由女经理与秘书搀扶下楼。
黄一平精心存放了那段录像,并于数日后通知酒店老总:“录像不慎丢失,抱歉。”复又叮嘱:“此一小事,不必与其他人提起。”
酒店老总始终不明白,市长秘书黄一平缘何对酒店里的监控录像感兴趣,神秘兮兮取过去,现在又弄丢了,回应说:“不就一段录像嘛,丢了就丢了,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
黄一平此举,即为报答洪书记、廖市长,也是自保。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调研、考察、论证,“鲲鹏馆”眉目渐趋清晰。现在,摆在廖志国面前最大的难题,一是选址面临两难,二是巨大的资金缺口。
项目本身,倒也少有疑问与非议。所谓可行性与否,其实不算个问题。市长廖志国既然想搞,而且决心搞成,就已经证明其不仅可行,而且即便不可行,也必须创造条件可行。这不是霸王硬上弓般的蛮横不讲理,而是中国式官场的客观现实。存在即合理,西方先哲早就下过结论,古今中外都适用,放之四海而皆准。
当然,话又说回来,如此超大规模的项目,表面看来只是廖志国的“拍脑袋”之作,实际上却也顺应了阳城现实的需要,确有其合理性与必然性。
这个项目从提出到眼下即将正式上马,果真赢得一片支持拥护之声,并未有人挑战其可行性。这样一来,廖志国就算首战告捷,在阳城擂响了头炮。
对于工程的造型、规模、功能等等,按照廖志国的总体思路,文化局长孙健、体育局长姜如明、规划局长于海东等人,分别跑了好多知名城市,请教了若干专门机构与专家,形成多个较为完备的方案。
其中,孙健的方案主要强调“文化中心论”,说是当前省委提出文化强省的口号,阳城市委市府也有相应文化强市的命题,此工程自然应主要定位于文化,龙头场馆当以文化艺术展演为主。姜如明则持“体育中心论”,说阳城是全国全省知名的体育之乡、奥运冠军的摇篮,主张“鲲鹏馆”主场馆建成不少于三万座席的体育馆,至少能够举办洲际大型篮球、排球赛事。那个于海东呢,倒不在意文化、体育哪个为主,他从设计理念创新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国际一流,环保低碳”的口号,算是呼应了廖志国的“百年不落后”,并反复强调“科学的规划等于成功的一半”。
不论上述诸公如何立足本职,把各自的中心论喊得震天响,也不管他们之间是否有分歧,或者分歧有多大,总算都还没有偏离廖志国的基本思路,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
徐晓凡的北京考察,说起来成果丰硕,却只是走个过场、图个形式。
各路人马一番南下北上、东跑西颠,最终成果化作厚厚一叠花花绿绿的资料,小山一般堆积在秘书长江大伟案头。江秘书长不是凭文字起家,更不喜欢与枯燥材料打交道,简单排了一下顺序就算“综合”过,交到黄一平手上,由他再整理成书面报告提交廖志国。
黄一平吃的就是文字饭,无中生有、小中见大本是他的强项,眼下从一堆现成材料中整理出万把字的报告,简直是探囊取物、手到擒来。加上他曾经跟随过冯开岭五年多,熟悉工程规划、建设中的诸业务,文字归纳、综述的同时,竟然将“鲲鹏馆”各项数据一并预估了个大概。
报告一出来,难题也就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