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承镇老人用20多年的时间证明了—个道理:有了爱,人生才有温暖。如今,郑承镇走了,但这份大爱却被人们铭记。在他的身边,还有很多人演绎着同样的爱,并把这份爱传递、发展下去。
“兵妈妈”齐亚珍:老郑的精神我们传承
得知郑承镇去世的消息,“兵妈妈”齐亚珍正在与“兵妈妈爱心团”的150位新人商量,天冷了,该给郑承镇和他的孩子们送些棉衣棉被去。电脑屏幕上是往日“爱心团”成员与郑承镇一家人包饺子的温馨画面,时间被定格了,房间里一片啜泣。
与郑承镇老人的善举相似,齐亚珍15年间关心帮助了数百名贫困学生、流浪儿童、年轻战士,被许多战士亲切地喊作“兵妈妈”。在齐亚珍眼里,每一个年轻人都是孩子,都需要母爱。家住济南的范广亮当兵期间,父母相继去世,退伍时就直接把铺盖卷带进了齐妈妈家,一住就是三年,直到2003年齐亚珍帮助他操办了婚事;得知战士蒋友清患有白血病,齐亚珍动员丈夫、女儿和“兵儿子”十几人来到医院为蒋友清做了骨髓配型试验。
同样出于对流浪儿童的关心,2006年,齐亚珍带着“兵妈妈爱心社”的成员第一次走入郑承镇的家,给孩子们辅导功课,一起做好吃的饭菜,之后的4年里,“爱心社”成员每周六都会去看望郑大爷和他的孩子们,一直坚持至今。“这个社会需要爱管闲事的人,只有内心的温暖才会让人看到生活的希望。”齐亚珍说。
16日,齐亚珍带着“兵妈妈爱心团“的8名学生代表参加郑承镇老人的遗体告别仪式,其中包括从淄博赶来的“爱心团”首任团长。“爱心不会孤单,虽然方式不同,但我们有同一个目标———给孩子生活的信念。”
“泉城女侠”张业爱:要把反扒坚持下去
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倒了三趟公交车,张业爱执意拉着丈夫赶到殡仪馆,送郑承镇最后一程。
2007年,张业爱与郑承镇老人同时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郑承镇在20多年时间里,收养了400多名流浪儿童,由此感动社会。而张业爱在六年的抓贼生涯中,协助公安机关破获刑事大案十多起,抓获偷包、抢包犯罪嫌疑人70名,向公安机关提供重大破案线索120多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万余元。她不仅用三本日记记录抓贼生活,还带着四份“遗书”抓贼,“如果哪一天我因抓窃贼而不幸发生意外……我要求将我身上的有用器官移植给需要的人,包括角膜、皮肤等,希望家人不要阻拦。”她在遗书中写下了这样的话。
“张业爱的行为值得称道,却并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妇女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梁旭光教授曾这样评价。
张业爱自己也说,她刚开始抓贼时,一些市民并不是非常支持,最简单的例子,有时小偷捉到了,想到路边打个公话通知公安局,摊主都不愿意。2007年,张业爱与郑承镇老人一同到北京领奖时交流过很多。“做这样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坚持。”郑承镇当时对张业爱说。
“那时老郑过得非常艰苦,为了收养那些孩子,拣菜叶、拾垃圾,却一直在坚持着。”张业爱说,她坚持至今,能理解她的人也越来越多,每个人都上街抓贼,都收养孤儿也不现实,只要大家能尽一己之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