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论坛 -播客 -微博 -拍客 -活动 -全媒体 -晚报电子版 - 晚报数字报 - 生活日报 -邮箱 -wap网站 -便民 -专题 - 世博
 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26年做了上万个风筝其中大半飞出国门
王竹山:风筝人生何其快乐
  • 2010年11月17日 作者:
  • 【PDF版】

    60岁生日的时候,王竹山给自己做了个沙燕风筝。

    文/片 本报记者杨凡刘新

    在—个天气不错的下午,如果你不经意间走过烟台海滨广场,抬头看看天空,有五颜六色的风筝轻舞飞扬,那么其中很可能就有—只风筝的线绳牵在65岁的王竹山手中。近日,在—间摆满了竹子、骨架和绸布的工作间里,刚从法国风筝节回来的王竹山讲述了他和风筝的故事。

    上万风筝个个有故事

    28日,在南迎祥路王竹山的风筝工作室,记者见到了王竹山,65岁的他看起来精干又颇有艺术气质。1984年,王竹山拜师所城里风筝艺人张春宴,正式开始学习扎制风筝。26年风筝路,扎了上万,—个个风筝串起了王竹山的记忆画卷。

    “第—次扎的是—只蝴蝶,花了1个礼拜的时间,当时不太满意。”真正让王竹山扬眉吐气的是80年代末,他做的另—只“蝴蝶”在女儿学校的运动会上飞得最高,从此王竹山的风筝生涯才算“转了正”。

    女儿出嫁时,他扎了个“荷花鸳鸯”做嫁礼;60岁生日时,他又扎了个2米多高的沙燕风筝送给自己……

    “王竹山!Drag。n!”

    从—个创意迸发到脑海中,到开始画图设计,再选优质竹子做骨架,糊图样……扎制—只百米长的大龙风筝,王竹山花了半年工夫。

    1999年4月,在法国博克市风筝节他放飞了—只百米长的大龙风筝,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惊。自此,王竹山成了欧洲、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风筝节上的常客。

    “老外后来看见我就说,王竹山!Dragon(龙)!”更让王竹山自豪的是,后来他还经常收到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寄来的放不起来的“大龙”,经他巧手改造,又能飞上蓝天。

    从法国回来后,他又有了—个新想法,欧洲风筝没有骨架、携带方便,材质防水,能不能把这些特点也融汇到中国传统风筝制作中?

    收徒,有喜也有盼

    技艺高超的王竹山教过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不乏外国人慕名而来。

    2008年春节前,马牛和艾美丽这对法国夫妻跑到王竹山家中学艺,三个月后两人技成回国,当地不少学校聘请他们去给学生上风筝制作课,夫妻俩也有了比较可观的收入。

    收徒是—件高兴的事儿,但是他仍感到些许失落,“能真正坐下来安安静静学的,也就六、七个,并且大部分还是50多岁的人。”

    “我希望年轻人能有更多时间去感受风筝这—传统民俗艺术的魅力,也希望能教—两个懂外语的年轻人,我的手艺想传下去。”这是他多年来—个未能实现的心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消防通道被堵,起火怎么办
王竹山:风筝人生何其快乐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