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性情文本
去广州喝粥
  • 2010年11月19日 作者:
  • 【PDF版】

    □赵柒斤

    “广州亚运会”成为今年初冬最热的一个词,旁人欲亲赴比赛现场为中国运动健儿摇旗呐喊时,我首先想到的却是广州的“粥”。害得大伙儿把蔑视的目光免费送给我,恨铁不成钢地叹气道:你这个无可救药的吃货,什么时候才能戒吃啊……

    的确,这些年跑过不少地方,但几乎都冲着“吃”而去的。或许是基因由“吃分子”组成,所以我外出前、旅途中都把“吃”当第一要务来做。这么跟你说吧,凡是我曾经“到此一游”的宝地,都会有一种当地“最著名”的美食长久盘踞脑海。就像广州,曾去过数次、尝过多种美食,但只要旁人一提,“粥”就自然而然一跃而出。我总固执地认为,粥在广州人的日常饮食里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信,去看看便知。

    在广州,几乎所有的茶餐厅都少不了粥、粉、面、饭,大部分地道的广州家庭也将“送粥下肚”作为一天饮食的第一课。我有几个在广州工作生活快20年并已开枝散叶的老同学直言不讳地说,如今广州的食物里,最颠覆过往信念的就是粥。无论是“米煮粥”还是“饭泡粥”,广州人都有本事把它做成充满创意的艺术品,令人口舌生津、全身舒畅……

    之所以对广州的粥难以忘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曾经十分“痛恨”粥。母亲到今天还时常揭我老底:当年为让我多喝粥,她不知哄过、骂过甚至打过我多少次。我依稀记得,在我不会走时,一日三餐都是母亲把我抱在怀里喂粥,她舀一小汤匙粥后,把它吹得不烫不冷并亲试后才往我嘴里送。到后来一见到那白白稀稀的东西,我不是浑身扭动拒绝入口就是用哭声抗议,甚至将母亲强行塞进我嘴里的粥吐出。为了让我顺利地喝下粥,母亲用尽了办法,哄、吓、骂等轮番上阵。就这样,在母亲的“威逼利诱”下,粥硬是让我的身体渐渐变大、变重、变长。到我会走路时,尽管母亲不断变换粥的品种,但不论是萝卜粥、红薯粥、黑米粥,还是绿豆粥、红豆粥,我都深恶痛绝,有时还用绝食来抗议粥的侵袭……

    后来看到《后汉书·冯异传》中有“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的记载,才知中国人喝粥已有悠久的历史。读《板桥全集》时,一段关于粥的文字又引起我的注意:“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暖老温贫,太对了。当年,母亲一日三餐“压迫”我去喝粥,大概就是“温贫”。

    如今,虽然粥的“温贫”功能已消失,喝粥不再是迫不得已而是改善饮食的刚需,但能够把粥熬到“粥绝伦”程度的只有广州人。老同学阿琳说,大江南北熬粥的程序和方法看上去都差不多,可是在广州人看来,粥这种无法变形的食物包容性最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等等几乎无所不能入粥。所以,广州人哪怕是熬最简单的白粥,也绝不敷衍了事。在用文火熬粥上,广州人最舍得“杀时间”,这似乎跟首创“中国速度”的广东人性格有点背道而驰呢。见我一脸茫然,阿琳却以无比陶醉的神情捧起一碗白粥,边喝边得意地卖起关子:“你猜为什么?”

    “慢活!”果然被我言中。因为我知道“慢活”这个概念就是由广东向全国辐射开来的,而“慢活”是通过喝茶、阅读、厨艺、瑜伽等具体小事体现出来的。所以,去广州喝粥,不仅能现场观亚运,还能学习怎样去“慢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苟利民生何惧贫
纠结与淡定
美女的私印
去广州喝粥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