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域外笔记
掌声与欢笑
———访美杂记之三
  • 2010年11月23日 作者:
  • 【PDF版】

    □彭世团

    到了哈佛的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我才最后得知,这次中美作家对话活动起了一个叫“新世纪,新文学”的标题。图标上,一边是一个大大的汉字“文”,一边是英文的花体字“NewcenturyNewliterature”,下面是小标题:中美作家评论家对话。举办单位有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中国作家协会及中美交流基金会。

    做主题发言的有三个人,一个是哈佛大学的宇文所安(StephenOwen),一个是美国作家JamaicaKincaid,中方是王蒙。美国作家讲得自然精彩,但可能是因为他们讲的东西在美国没什么新意了,并没有引起在座听众的热烈反响。相反,王蒙先生从上世纪80年代中美作家交流说起的讲话,却让全场掌声雷动,笑声不断。发言结束之后,三人一一回答了在场听众的提问,他们表现出了对于中国文学普遍的兴趣,如中国作家的生活、中国作家的创作、中国作家的代沟等。王蒙先生的回答幽默风趣,完全成为整场活动的主角。这也印证了王蒙先生的论断:中美作家之间的交流,比中美将军之间的见面还要稀少。

    当天下午,张炜、马小淘分别参加了不同组别的讨论。张炜先生参加的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专题讨论,他的能言善辩让在场听众折服。马小淘在参加关于文学与公众文化的讨论时,用自己的思考获得了在场听众的掌声。如在回答听众关于王蒙先生说的部分年轻作家没有昨天的看法时,她回答,不是我们没有昨天,是因为我们的昨天很平静很幸福,每天都差不多,我们也期待着跌宕起伏的生活。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王蒙先生关于文学走向正常化、非高潮化(即不像革命文学那样处在高潮状态)的论断。

    9月25日,王蒙先生因急事先行回国了。这次到波士顿,竟没有来得及到处多走走。不过,9月底的哈佛大学已经是秋天了,哈佛所在的剑桥镇到处都能看到红叶。由于这里空气能见度高,红叶看起来一尘不染,颜色鲜艳,在国内很难看到这样的景象。王蒙先生说,如果再过半个月就全红了,那个时候才真的好看呢!我们在从波士顿到纽约的飞机上往下看,大地似乎成了红叶的世界。那天加拿大的华人作家曾铭说要回加拿大了,说那边的红叶更好。当然,加拿大在波士顿北边,那里的红叶这会儿应该早红了,不过,飞机飞过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我是无缘看到了。

    剑桥镇里有两所世界名校,一是哈佛,一是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名校是多少人向往的学术圣地啊!有人说,那些从这里毕业的人,在跟人交流的时候,不出三句,都很愿意报出自己是这里的毕业生。我理解他们的荣誉感,这里产生过不少美国大政治家,也产生过不少科学家、工程师。目前这里有不少中国留学生,尤其是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来这里留学的中国学生就更多了。带领我们去瓦尔登湖的徐月貌小姐介绍说,这里的学费从来就不低,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应该在5万美元左右。但对于一些有志于培养孩子成才的家庭来说,这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到哈佛来的第二天中午,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前主任、著名的汉学家傅高义(Vogels)先生与上世纪80年代赴美国的田晓菲小姐一起宴请代表团。傅高义先生有一个很好的论断,就是一个政权是否合法,主要看这个政权能否让社会稳定并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提高。王蒙先生在与西方国家的朋友打交道时,经常引用傅高义先生的这句话。费正清中心是美国对华政策的研究中心,他们的研究成果经常影响到美国的对华政策。在那里,让我想到王蒙先生经常讲到的费正清先生。王蒙先生经常说的一是费正清先生说过,中国的逻辑与西方的不同,是一种从小到大的大逻辑,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从个人到国家的逻辑。而奥巴马竞选时用的广告词“Yourvoicecanchangetheword,let’sgotochangetheword”,用的就是这种大逻辑。另一个是费正清先生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上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美国在发展与中国的友谊方面只是暂时落后于苏联,最终决定谁赢得中国的友谊要看谁能帮助中国实现现代化。他因为提出这样一个论断,被中方批判是在挑拨中苏关系,同时又被麦卡锡一伙调查。他这样的论断提得很正确,却不大合时宜,就像当年马寅初的人口论一样。

    王蒙先生作为燕京学院的特邀学者到哈佛大学讲课3个月(1993年8月28日到11月30日),就住在剑桥镇一条街14号一个3间套公寓里。那天走过那里的时候,他指认给我们看,能感觉到他回忆往事时的激动。一晃,时光已经过了17年。

    波士顿是由很多小镇组成的,除了有哈佛与麻省理工的剑桥镇,我们到了离瓦尔登湖不远的莱克星顿,那里是美国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地方。我们在小镇的学校前看到了那尊为那个打响第一枪的战士塑造的塑像,他后面是高高的美国国旗,边上是当年北方军的指挥所,还有一个在那次战役中死去的战士的集体墓。墓不大,中间一个不高的浮雕,四角有四面小国旗。边上是毯子一般的草地。一只肥硕的松鼠就在草地上跳来跳去,挑拣着从边上一棵大橡树上掉下来的橡子,显得十分安宁。那个老指挥部的房子已经200多年了,还有人在居住着,只是门前的路边多了一块路牌,记录着这座房子的历史。我们到那里的时候,主人正在往屋里搬窗式空调。看到我们以他的房子为背景照相,很友好地站在边上等我们照完了才走过去。现如今,莱克星顿已经是富人的集中区,这里的房价比别的区明显要高出一头。

    晚上,我们就在小镇上的意大利比萨店吃的晚饭,那里做的比萨与罗马的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重访三星堆
冬日的暖阳
会吃人的虫子
掌声与欢笑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