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地方贪大求洋,追求表面的奢华,而在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同时,城市化率的计算方式也存在误区。
11月21日,上海约十万市民和来自全国一些地方的民众自发悼念在“11·15”高层大火中逝去的生命。雪白的菊花、悲伤的哀容,展现对于生命的无限珍惜。但是,这场哀悼,不能仅限于对于已经逝去的生命的哀思,而应该成为未来珍惜生命的契机和城市化建设正确思路的一个重要指引。
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建设尽管突飞猛进,但是其中也不乏失误。主要表现有,过分看重城市化率对于经济建设的拉动作用,而不看中城市化对于城市生活内容和相关配套物质设施的建设。因此在不少地方的规划中,热衷于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区的扩展,在城市建设上,追求城市建设的海拔高度和表面的奢华。而在城市配套的交通、消防等基础设施上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也正是以城市化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思维在发生作用,不少地方在城市化率问题上贪大求洋。目前中国城市化率的目标,是达到发达国家75%左右的城市化指标,但是没有考虑中国国情的不同。同时,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主要还是以常住城市或者是城市户口作为计算的依据,但是目前不少农村的人在沿海或者内地的乡镇企业上班和生活,留守农村的人也有一部分不再从事农业生产。所以,不能简单的以过去“农村”的概念特别是农村户口作为计算的主要依据,而是应该以人口的主要居住地点和主要谋生手段来确定。如果这样计算,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恐怕要比46%这样的数据高很多。因此未来中国的城市化空间其实并不大。
对于城市化率的低估,必然把资金和精力放在了城市的外延上,而忽视了消防等内涵建设。这种局面需要改变。
目前,在中国还有对于城市化揠苗助长的现象,许多地区出现农民“被上楼”的事情,这实质上是一个低级的城市化,甚至有“土地财政”的动机。这种城市化,无疑没有给农民掌握足够的消防和现代城市生活的知识留下时间。同时,赶任务式的大社区集中居住方式,往往可能对于消防等安全配套建设出现滞后。
因此,上海高楼大火,希望能够成为目前的城市化热潮和内涵建设的一个警醒。(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