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嫂
  • 2010年12月01日 作者:
  • 【PDF版】

    文/曹学芹

    二嫂大二哥三岁,二哥结婚那年,我还在上小学。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的农村,农民生活还很艰辛,吃穿没有保障,我家兄弟姐妹又多,老人们为了维继全家生活,拼命劳作,艰难度日。自从二嫂嫁到我家,便承担起了操持家务、扶老济幼的家庭重担。家里多了人口,增了活跃,也添了期待。

    二嫂纯朴善良,心灵手巧。当时的农民生活,吃求饱,穿求暖,质量无从谈起。老家又地处圣人不至的北部碱滩,野菜粗饭充饥,土布粗服裹身,人们没有奢望只求生存。家乡有个规矩,一家人吃饭,若有条件要好差区分,相对好点的要让予老幼。每次吃饭,二嫂总是把最差的抢抓在手,慢慢嚼咽,若见不足,便忍饥停食,汤水敷衍。时至今日,每每念及当年情景,心底总涌动着对二嫂的敬意与愧疚。以后,日子逐渐好些,每逢过年过节或遇喜事来宾,全家也随之改善一下生活——或水饺或面条饱餐一顿。二嫂擀的面条特别好,白面加点豆粉,切得又细又长,白水煮熟,加点葱条食盐,入口又香又筋道。二嫂包的水饺特别香,那年月,猪肉是买不起的,二嫂就粗食细做,将些白菜或萝卜剁成细末,再用猪油将葱、姜末炒至泛黄,混合搅馅包成带褶水饺,吃起来清香可口。

    二嫂心地豁达,乐善好施。进入七十年代末,我有幸参加了文革后的第一次全国大中专考试并被录取。拿到通知书后,我第一个告诉的人就是二嫂,她听到喜讯后高兴地合不拢嘴,自言自语重复着一句话:“咱家出秀才了,老三有出息。”先是左邻右舍说个不停,随后便为我打点行囊做起了准备。印象最深的是她连夜翻箱倒柜找出了一块收藏多年不舍穿用的蓝色咔呢布料,找邻居裁缝制作了一身中山装。在校的几年里,我一直穿着在身,不舍离弃。为留作纪念,这套陈 旧的服装至今仍珍存在箱底。记得那是深秋的傍晚,二嫂把左邻右舍几十号人招至家中,大盘大碗做了好多菜,并让二哥借钱买了白酒,设宴为我送行。

    母亲过世早,父亲一人独居,随着年龄增长,生活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二嫂几次提出要把老人接过去一起生活,可性格固执、习惯独居生活的老人死活不肯,二嫂只好两头跑两边忙。二嫂育有一双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外工作,对她来说剩下的任务就是照顾老人、操持家务,间或干些农活。她洗衣做饭,人情往来,日常生活料理,总是井井有条,忙忙碌碌却从不言弃。大哥过世早,我又常年在外,看到二嫂大半生如此辛劳,于心不忍,我几次提出要把老人接来照顾,她总是摇摇头淡然一笑,重复那几句话:“你们在外工作忙事多,这边孩子们都不在家,我跟你二哥身体又好,只要有口气,不会让老人掉到地下,再说老人这脾气,你们也伺候不了,以后就别再提这事了。”

    如今,二嫂已六十有余,头发花白,满面沧桑,但她瘦弱的身躯一直在操持和支撑着这个家。上次回家,正值深秋,用过午饭,她就催促我们回城,说:老人身体还好,你们在外事多,不要三日两头往家跑,那样会分心耽误工作,地里的棉花没摘完,我就不送你们了,让二哥陪你们喝点水,早回吧。”说完,背起包筐,径直向田间走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二嫂
太干净的办公室,别去!
一段情,过一生
新城里生活老城里怀念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