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种种迹象显示,在“史上最严厉”楼市调控政策下,楼市非但不听话,反而叛逆了:一是国内一线标杆房企中已有近七成提前完成了今年的销售目标;二是有数据显示,11月全国100个城市住宅平均价格为8487元/平方米,较上月上涨0.82%;三是上海被退的两地块再次挂牌出让,起拍价竟分别是前一次出让底价的3.5倍和3倍;四是广州、武汉等地都有天价新地王出现。(《每日经济新闻》12月2日)
众所周知,今年4月17日出台了“国十条”,9月29日出台了“新五条”,政策指向都非常明确: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然而,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形是,房价在政策“炮弹”中继续上扬。这究竟是政策“炮弹”没有击中房价要害,还是政策执行走样变形,或是市场博弈力量过于强大?
作为监管部门之一的住建部意识到房价难调这个问题,罗列了六大难处,并说“房地产调控十八般武艺都试了”,似乎是说高房价已经成了不治之症,其实未必。
在我看来,楼市叛逆与政策执行走样变形有关,但主要是市场博弈力量过于强大,钱太多。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为5.69万亿元,已经接近去年5.71万亿元的水平,同比增长32.0%。据推测,今年全年房地产企业资金来源总量有望接近7万亿元。显然,正是这些天量资金支撑着楼市叛逆。这提示我们,收缩流动性是遏制房价上涨的关键。
尽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这两招已经实施,但政策力度依然不够。而且,应对流动性过剩不能仅靠作用有限的货币政策,还应该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热钱,但必须承认,我们在应对热钱方面还差火候,在税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明显,例如,房产税早该出台了,依然没有眉目。也可以像香港一样增推“额外印花税”,却不见我们尝试。
我以为,既然市场不给“面子”,监管者就要主动争取“面子”:首先不能再坐等调控效果,而要主动深入调查“国十条”、“新五条”实施情况,客观评估调控效果,切实落实问责制;其次,应准备年内第三轮调控武器;再者,对于房产税这样的政策,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犹豫。
监管者要认识到,如不及时酝酿第三轮调控,可能调控付出的代价更大。据报道,11月初,北京多个3万元以上的高价楼盘排队入市,楼市回暖迹象等于是向监管者“暗示”:向我开炮!监管者要读懂这种“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