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其实,残疾人和健康人一样,都在用劳动和智慧,争取美好的明天。
2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昌府区军王屯一个农家小院,嗡嗡的电机声里,几名工人在埋头雕刻。雕刻大都是桌椅和饰品,图案多是龙和各式花卉,看起来做工细腻。
电机声很噪杂,但不会影响到他们。这里是聋哑人张峰开的木雕加工厂,六名员工也都是聋哑人。
一位顾客走进来,张峰笑着迎上去。顾客问“这画怎么卖?”张峰忙拿起纸笔写给对方,“我是聋哑人,你能把你想要说的,写下来吗?”顾客看了一眼,摆摆手走了。因为交流障碍,张峰的生意不好。
张峰的父亲说,张峰两岁时发高烧后失聪,后来也没法说话了。张峰曾在聊城特殊教育学校做美术教师,这些员工都是他的学生。聋哑人做生意难,为留住顾客,儿子的画和木雕卖的价格很低,每月收入仅够开工资和房租的,“儿子坚持招聘六个聋哑员工,努力想帮他们生活的更好。”
张峰指了指正在干活的韩增坤,写给记者看,“他今年28岁还没有对象,我很想给他找个对象,但是很难。我热爱木雕,日子虽过得艰难,但我不想放弃。员工就像我的哥们儿,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文/片 本报记者 邹俊美 通讯员 李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