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健 见习记者田宗媚
日照一中的李振,一个腼腆乐观的18岁高中生。李振在2010年8月信息学奥赛全国总决赛中以第22名的成绩摘得银牌,并被清华大学预录取。凭此成绩,李振即使按照2011年起施行的奥赛保送新政策仍能保送。他又参加了近日举行的第十六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再获全国联赛一等奖。12月2日,记者见到了李振,探访他的“奥赛之路”。
奥赛获得全国第22名
记者在日照一中见到了李振,这个外表看似普通的学生,在信息学奥赛中获得了全国第22名,取得保送清华的资格,而他只有1S岁。
“我所学习的信息学奥赛,是研究最优化的计算方法。多数电脑程序需要我们设计最快的计算法则。”李振说。
现在的李振虽说拿到了清华大学的预录取通知书,但是为了充实自己,他还是会选择读书来增加知识量。为了感谢学校,李振有了新的工作,那就是在学校给低年级的同学辅导奥赛,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与他们分享。
记者随后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很喜欢听李振讲课,虽然讲课经验或许会有欠缺,但是他的真诚还是打动了不少同学。“李振有时候讲错了,会突然说道‘哎呀,我傻了’,每当听到这句话,我们都会哈哈大笑。”一位同学说。
考场现场与清华大学签约
李振回忆起自己的“奥赛生涯”,觉得既艰辛又后怕。
曾经有一个艰难的抉择摆在李振的面前,高一时,他参加全国信息学联赛山东赛区的比赛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由于成绩突出,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吴教授想提前要李振去学习,年少轻狂的李振一时自负,拒绝了复旦大学的邀请。
一时冲动之后,16岁的李振开始后悔,“当时认为自己还年轻,潜力很大,后来转念一想,万一我发挥不好,不是哪里也去不了?”李振说,为此他纠结了一个月。
在2010年信息学奥赛全国总决赛的考试中,S月2日的首场比赛,李振发挥并不理想,只考了70多名,眼看希望渺茫,担心自己所有的努力将要白费。
可事情却在隔一天的第二场考试中发生了转机。在李振正要进入考场时,复旦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吴教授出人意料地出现在李振的面前,他拍拍李振的肩膀,说:“你放下压力考吧,不论考得怎么样,你来我们欢迎。”
放下包袱的李振果然不负众望,在第二天的考试中,拿到了第3名的好成绩。两天的成绩综合,最终他的成绩是全国第22名,而清华大学的预录取标准是全国前30名,李振成功地被清华大学预录取。
日照一中信息学奥赛领队梁启冰提起2010年S月比赛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2010年S月2日,李振在首场比赛中发挥失常,“我一夜没睡着。”梁启冰说。当时,他最担心李振的情绪,因为在奥赛中,心理素质其实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毕竟能参加全国决赛的都是高手,水平差别并不大。S月4日李振在第二场比赛超常发挥,一举考了全国第3名,以综合成绩全国第22名的成绩在考场现场与清华大学签约。
背景阅读
按照新规仍能保送
据了解,教育部于11月19日公布了由五部门联合制定的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的方案,参加全国中学生五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应届毕业当年由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决定是否在其高考成绩基础上增加不超过20分向高校投档,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的学生,不再具备高校招生保送资格和高考加分资格。有关获奖学生拟参加试点高校自主选拔录取考核的,在同等条件下高校应优先考虑给予参加考核资格。
据日照一中副校长丁兆俊介绍,从2011年以后逐步调整的部分奥赛、创新大赛的加分和保送政策,对学校组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些活动没有什么影响。“李振的成绩即使按照新规定仍能保送,我们也将继续为一些特长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丁兆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