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12月5日讯(记者 张宏磊 马辉 通讯员 李卫东李辉)记者从4日举行的济宁国家高新区建设动员大会上获悉,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济宁高新区与其他12个省级高新区一同升格为“国家级”,这是鲁西南地区的首个国家级高新区,截至目前,全省国家级高新区已达7个。
据介绍,济宁高新区创建于1992年5月。在建设发展中,济宁高新区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综合运用孵化器、特色产业基地、创新基金等多种政策平台,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涌现出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光电信息、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等几大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建成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级生物技术、工程机械、纺织新材料和光电信息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区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924亿元,同比增长27.2%。高新区已经成为山东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的重要产业基地,成为最具创新活力和竞争优势的经济增长板块。这次济宁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我省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7家,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20家,覆盖全省17市。
“济宁高新区历经18年的建设,已进
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赵玉海表示,下一步,地处山东西南部的济宁国家级高新区应在制定和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尤其要加强产学研科技方面的合作,不断提升区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有力地带动鲁西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促进山东省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