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术、观念、激励机制
民企生存炫光频闪
  • 2010年12月10日 作者:
  • 【PDF版】

    炫美彩虹似乎永远不能仰望星空。但是创新,却将很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技术创新,让山东普利森为葛洲坝研发的闸门油缸机床一次创下三个之最;观念创新,让建筑工地和家居取暖更加节能环保;激励创新,让国内首条生产线屡屡诞生在同一个企业……在民企插上创新之翼飞奔向前时,创新之炫,绝不仅仅是惊鸿一现。

    领跑市场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思维是第一软实力。眼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创新者们,往往可用“创新方法之网”打到“创新成果之鱼”。

    山东普利森集团就是这样的佼佼者。为葛洲坝闸门油缸生产的深孔机床,一次研发创下三个之最:亚洲最大的导轨磨床、国内加工直径最大、加工长度最长,这也奠定了普利森在深孔机床的国内领先地位。

    对于有着60多年历史的德州普利森集团来说,“创新”好比生死关口的一块路牌,标示着企业发展历史转折,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大道。“超前才是设计,跟在别人后头只能是仿造。”董事长陈声环的话道出了企业创新的“一招鲜”,那就是,在产品研发上坚持“双高”,即高门槛、高科技含量。国家重点项目葛洲坝招标就是例子。

    当时,大坝闸门的油缸,需要加工直径1米、长度18米的深孔机床。“甭说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几台。”在没有图纸、样机的情况下,技术人员短时间内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招标任务。一次研发,创下了三个之最,这是普利森在技术创新上的一句口号。

    普利森的创新历程是很多民营企业的缩影,这些民营企业最初对于创新的原动力来自于对“活下来”的极度渴望。但他们发展起来之后,对创新的理解就升格为对“活得好”的不懈追求和对“活得更好”的美好向往!

    另辟蹊径观念创新

    任何企业,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应该将企业价值观、社会责任作为决策的出发点,通过企业的持续成长来给客户不断创造价值,从而在长跑路上一直跑下去。

    “做企业,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在市场经济时代似乎成了一条公理,多少企业家以此为管理和经营企业的信条。淄博华伟银凯建材和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就树立了绿色环保的理念,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从习惯中向前迈一小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淄博华伟银凯建材是做建筑材料的,但并非水泥。在中国水泥企业群雄逐鹿、国家节能减排号角越吹越响的竞技场上,上水泥生产线无疑没有出路。看多了建筑工地上扬尘满天的情景,淄博华伟银凯

    建材在防尘和节能减排上动起了脑筋。经过研发,他们发明了一种神秘的产品,学名叫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正是它,使得在混凝土中添加大量的工业废渣成为现实,取代了60%-70%的水泥,漫天飘扬的水泥灰不见了,而且节能又减排。董事长贾吉堂介绍说,现在,这个神奇的混凝土外加剂已被广泛应用于海阳核电站、三峡水电站、京沪高铁、青岛海湾大桥道等多个国家大型工程。

    山东科灵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的成功与淄博华伟银凯建材有异曲同工之妙。做空调,自己起步晚,

    做不过各大家电巨头;做暖气产品,自己实力小,拼不过集中供暖。能不能生产一种冬暖夏凉的产品呢?总经理葛建民指着自家“宝贝”地源热泵系统介绍说,“用我们这套系统,冬天供暖、夏天制冷,年运行费用每平方米在10元左右。”

    这两个企业,都得益于观念创新,绿色环保的理念吻合了国家甚至世界发展的大潮流,而且,贴近市场、贴近需求、贴近国家的产业政策。

    挖掘潜能激励创新

    激励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民营企业由原始创业向现代创业的转变中,激励机制的不健全,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不少企业在研发成果诞生后,一次性给予研发人员一点奖金。随着时间的流逝,研发成功的欣喜也慢慢远去。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当家人对创新所持的态度,决定了企业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更深层次上讲,决定着企业的沉浮兴衰!这个道理在山东通佳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群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张建群技术出身,把创新看作企业的生命线。“塑料薄膜、矿泉水桶、塑料杯等等,人们见到的塑料用具,都要由塑料机械生产。我们实行订单式生产,来一个订单就要上一条新生产线,一个订单就是一个课题。”山东通佳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介绍说。

    在李勇眼里,张建群对创新的重视已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我们的创新一等奖奖金是5万,而且三年内,每销售一台产品,科研人员按千分之五的比例提成。”

    “一把手”对创新的重视和丰厚的回报,使得研发人员的创新激情四射。众多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创新诞生,屡屡斩获科技进步重奖。这些发明,使得城市建筑更节能保温、装饰材料更环保、公路沥青不易开裂、塑料可以自动降解,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甚至高达65%。

    创新意味着风险,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肯定有一个蜕变的痛苦过程,宽容失败,就是对人才最好的激励。国内民企有很多理由放弃创新,比如资金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知识产权保障弱等。在市场景气、需求大竞争小的经济发展初期,企业保持现状也可以赚钱;但不景气、产品需求下降的日子迟早要来,在市场大潮中走过来的必将是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企业。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企生存炫光频闪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