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媒体评论年终回顾(二)
给失态的公众人物“喝倒彩”
  • 2010年12月11日 作者:
  • 【PDF版】

    一些公众人物的粉墨登场和狼狈退出,使得2010年舆论场异常火爆,那些曾经被人奉为偶像的人为何变得如此粗鄙和妄为,他们还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吗?循着媒体的评论,我们不能不深思。

    当下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秩序面临着冲击,一些追逐名利和陷于欲望之中的人在这个急速的转型中失去了分寸。公众人物,有着光鲜的形象和尊贵的社会地位,原本应该是一个被人崇敬的群体,但在纷乱的2010年,这个群体中的一些人呈现出下滑乃至堕落的趋势。无论是演艺界的笑星、商界的大亨,还是高校的知识分子、“养生大师”,都有令人瞠目的表演。

    对于一些公众人物的堕落,媒体评论以辛辣、尖锐的语言剥去了他们的伪装,让我们反思在物欲横流、人性堕落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力量,驱使着少数人践踏大众的心理底线。“成功”和名利成了终极目标,欺骗和耍横成了惯用的手段,遭遇信任危机的公众人物可能只是这个社会的一个侧影。每个人都应以此警醒。

    ———编者

    “娱乐明星”的荒唐:郭德纲、周立波

    事件:8月1日,郭德纲的徒弟李鹤彪在师傅所住小区里将北京电视台记者打伤,事后,郭德纲在相声里赞扬弟子为“民族英雄”。11月24日,“海派清口”大师周立波在微博中与网友开始对骂,文中不雅之词频现。

    郭德纲上演硬暴力与软暴力8月4日新京报

    媒体曾评述过郭氏的草根艺术价值,但对他没有在艺术审美与道德价值追求方面提升自己感到遗憾。现在,郭氏在私家后院事件上,终于让后院“起火”了。

    公众人物面对监督要自重8月5日新华社

    “公道自在人心”,主流价值观更不容挑战。不管你多么能言善辩、信口开河,真相只有一个,并且终将水落石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真相不会因为你是不是公众人物而有所改变。

    文艺从业者对普通人的精神和心灵建设荷负责任8月10日人民日报

    正如一些论者所言,“没有文明底线的‘后院’,是不道德的据点”。即使受到媒体的冒犯,也有解决问题的途径,选择打骂并不以为忤,无怪乎“钢丝”们失望,因为传统艺术的文化“气场”不对了。

    周立波“海派清口”转型为粗口11月26日东方早报

    从微博的跟帖来看,很多网友,包括周立波“问候”的那位网友,在对周立波进行批评的时候,都存在“以恶制恶”的嫌疑。他们使用的语言同样充满话语暴力,诸如“婊子”、“人渣”这种词语随处可见,风格更接近三四年前。如果网民对此没有反省,继续使用这种方式,只能证明而非否定周立波的说法。

    周立波,绅士流氓两不靠11月29日羊城晚报

    周立波,采访中爱扮绅士,演出时喜说流氓,绅士代表品位,流氓代表“腔调”,有品位又有腔调,这貌似就是他的自我定位。然而与网民骂战的微博“公厕门”爆发后,事实证明,周立波似乎既够不上绅士,也够不上流氓。

    “为人师表”的难堪:肖传国、马尧海

    事件:8月29日傍晚方舟子遭歹徒袭击受轻伤。警方查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肖传国买凶报复方舟子。最终,肖传国以寻衅滋事罪被判拘役5个半月。5月20日上午,南京市秦淮区法院公开宣判了南京某大学副教授马尧海案,马以聚众淫乱罪获刑3年6个月。

    准院士肖传国沦落为真流氓9月23日广州日报

    方舟子遇袭一事,因交织了多起学术恩怨、牵涉了许多学术腐败、承载了大家对学术良知的冀望与坚守而备受关注。综观此事,“雇凶伤人”的真相不免将中国科学界、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非要靠司法才能让肖传国“倒下”?9月23日新京报

    肖传国完全是“自己放倒自己”,不知其他造假者,如果他们不最终触犯法律底线,是否可通过其他的力量,让他们

    “倒下”?

    肖传国悲剧源于“共同体治理”缺席9月24日北京青年报

    无论从捍卫学术尊严、维护学术秩序的角度出发,还是从保护每一个学者的角度出发,建立学术共同体,都显得刻不容缓。缺乏学术共同体的治理,我们可能仍会见识更多的“打骂学术”、“拳头学术”。

    该依法的依法,该修法的修法5月21日法制日报

    大家在争论马尧海的罪与非罪时,完

    全没有考虑要首先尊重现行法律,而是将依法与修法完全混为一谈。按照现行刑法第301条的规定,马尧海等人被依法判刑,其实没什么好争论的。

    “换偶”是否犯罪与聚众淫乱罪存废无关4月7日检察日报

    聚众淫乱行为本身,与参加人之间的夫妻关系或伴侣关系已没有任何的关联性,严格来讲,南京司法机关对副教授等人的打击,并非针对他们的“换偶”行为。所以,决不能以“换偶”是个人私权为依据,主张废除聚众淫乱罪。

    “养生专家”的病发:张悟本、李一

    事件:5月,“神医”张悟本的养生观点广受批判,其“中医世家”出身和“卫生部首批高级营养专家”的身份被戳穿。8月,“养生大师”重庆绍龙观的住持李一道长也被媒体戳穿了骗局。

    张悟本蹿红映衬着媒体伦理短板5月27日中国青年报

    娱乐可以造星,科学只能实事求是,尤其是对于一些老年观众而言,电视节目中的科学与养生代表着权威。当科学被放大成很玄乎的东西时,媒体在“神化”嘉宾的同时也“愚化”了受众。

    张悟本“有声”时“不同声音”何在?6月1日新民晚报

    社会的文明进步需要诸多的“共识”才能齐心推动,也需要不同的声音才能帮助我们更为理性和科学地思索和推进。没有了“不同声音”,距离“出事”或许就不会太远了。

    让张悟本明明白白地“倒下”

    6月3日新京报

    事实上,公众也不希望这个事件只是成为一场“媒体审判”。权威部门发出权威声音,让张悟本明明白白地“倒下”,一方面,可以提高民众对行政的公信,满足自己的知情权,另一方面对民众的医学素养说不定会有一个大的促进。

    李一,你不是一个人在骗8月18日深圳商报

    编个瞎话吹个牛皮就能让一个普通人迅速成了名人,成了神。如果一个社会里所有程序都公平合法,能给这些人顺利通关、走上“神坛”的机会吗?是不是存在一个骗子圈,还是我们就生活在骗子圈里?

    李一之后,还有李二吗

    8月18日钱江晚报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我们的文化因子上,确实存在科学精神的缺失,而科学精神的缺失,也就意味着阻止张悟本、李一之流忽悠大众的土壤的缺失。因为科学精神的缺失,所以我们会相信亩产万斤这样的鬼话,会迷信专家,会盲从权威,而不会自主地探索真相,独立地去思考、去质疑。

    对“李一神话”的社会性反思8月20日北京青年报

    在社会财富持续增加、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扩大之后,养生和保健之道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而在养生骗子们挖的陷阱面前,公众需要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并保持基于科学的怀疑精神,才能认清真相,从容过关。

    “商界精英”的伪装:唐骏、禹晋永

    事件:7月1日,方舟子在微博上称“打工皇帝”唐骏学历造假。随后,“西太平洋大学校友”、地产大亨禹晋永为唐骏助阵。

    当我们面对皇帝的“新装”7月10日 长江商报

    在“文凭决定论”盛行的社会,在太多渴望迈入成功而又被学历拒之门外的支持者眼里,唐骏没有文凭或是只拿了个“野鸡大学”的文凭而成为“打工皇帝”,就是一个打倒文凭神话的英雄,至于唐骏的道德问题跟他们缺少利益关系而被忽略掉。

    偶像的倒掉与成功学的泛滥7月14日钱江晚报

    唐骏事件的不断升级,让我们再次检视在中国有着深厚土壤的“成功学”文化。事实上,“成功学”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精神温床,也不是一时之间能够消弭的。

    唐骏式成功不可以复制7月16日北京日报

    “成功”更多属于私域范畴,一个人是否成功更多是他个人的事情,社会对此并不能做强制要求;而“诚信”则属于公域范畴,一个人如果不诚信,很可能会损害他人和公众的利益,因此必须以道德和法制的标准加以制约。

    骗子狂欢的年代7月26日南方都市报

    所有信仰都被践踏的时候,金钱无疑成了人们唯一的信仰,有钱就有一切。骗子们发现了一个“真理”:行骗是获取金钱最好的手段。这对那些勤勤恳恳靠真才实学、靠血汗谋生的大多数人来说,是莫大的讽刺和轻蔑。

    唐骏的落荒和禹晋永的愚勇8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

    由于禹氏的出现,让国人对诚信与成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当下举步维艰的道德重建也有了更加强烈的紧迫感。从这个角度来说,禹晋永和他的西大校友唐骏一样,都将成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

    唐骏还是那个唐骏11月2日东方早报

    假学历在中国得蒙厚爱,唐骏叨光受益而已。现在唐骏复出,一通阴阳怪气,难道还想做成功表率的迷梦?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度过风波,唐骏还是那个唐骏,遮丑掩过,口舌逞巧,不同的是这一套恐怕不能修补坍塌的公共形象。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失态的公众人物“喝倒彩”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