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就是真正的幸福吗?
———一名女留学生眼里那些享受生活的北欧人
  • 2010年12月18日 作者:
  • 【PDF版】

    [关键词]网球 滑雪 音乐

    享受比工作更重要吗

    这种娱乐氛围,让在北欧呆了30年的卢志刚,彻底改变了生活节奏,“加班?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下班后我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26岁的张倩已经在丹麦住了7年,按照丹麦法律,她已经可以申请加入丹麦国籍。

    她的想法是:找一个公司外派到中国,拿着丹麦工资,在中国消费。

    之所以想两边跑,张倩觉得自己骨子里是中国人,文化上的一些差异让她不习惯。但她更喜欢丹麦轻松的生活环境,北欧的冬天漫长,每年的工作时间只有6个月,其他的时间“基本上都属于自己。”

    “丹麦法律规定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38小时,周六周日法定休息。”下班后,老板如果有急事要找员工,对不起,所有的电话都不会有人接的。

    当然,老板也不会给员工打电话,因为他没有权利颐指气使,“如果老板让秘书给他倒杯咖啡,我想秘书会直接倒在老板的衣服上。”

    北欧工人的原则是,只要按时交了税,就享有国家给予的权利。至于老板,“那只是上班时间见到的一个普通同事而已。”

    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在北欧,同事之间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在国内,下班后大家可以一起吃饭喝酒,不过喝着喝着,就聊到工作和人际关系上去了。”赵福卿说,这种情况在北欧很少见。

    除非两个人特别投脾气,他们会相约去泡吧,话题非常宽泛,“但绝对不会谈论到工作。”

    在张倩接触的北欧人中,聊得最多的是体育和娱乐,“网球、滑雪、足球等都是北欧人非常喜欢的体育项目,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兴趣参加。”

    以北欧足球为例,社区、地区、省都有各级联赛,只要找到志同道合者,到相关部门注册一下,就可以成立一支业余足球队,甚至可以参加高级别的杯赛等。

    而每到周末联赛进行时,每一个有最高级别联赛球队的城市,几乎每个人都会到球场或酒吧看球。“他们会尽情地喝酒、讨论,甚至咒骂,他们对支持的球队就像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对球队的感情也绝对不会因为成绩好坏而有所改变。”赵福卿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欧洲杯比赛时说。

    这种娱乐氛围,让在北欧呆了30年的卢志刚,彻底改变了生活节奏,“加班?给我多少钱我都不干,下班后我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在北欧时,国内游客对于下午四五点钟商店纷纷关门非常不解:难道他们不想挣钱吗?

    他们的确不想。北欧人奉行的是:你可以积攒金钱,但你不能积攒时间。

    在哥本哈根、哥德堡等城市的道路上、草坪里,到处都是骑自行车、跑步锻炼身体的人,而参加滑雪、足球、飞机驾驶等各种俱乐部,在他们看来,比工作还重要。

    政府也鼓励居民休息,“丹麦、瑞典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月份把你交的税返还一部分,作为旅游基金。”张倩这次回北京,用的就是这笔钱。

    这种以享受为主的生活,并不代表这些北欧人在消极怠工,张倩的很多同事会把做不完的工作带回家加班。

    [关键词]女议员 AA制 高离婚率

    高福利会消磨奋斗的动力吗

    “北欧国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产阶层,大家收入都差不多,你傍谁去?”赵福卿摊着双手说。

    张倩回国这段时间,有两则新闻让她不理解。一个是网友“左兰兰2010”自豪地公开自己当小三的经历;而另一则是国内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傍款、傍权、傍关系)。

    “在丹麦不会有这样的人,也不会出现‘小三宣言’这种言论,顶多就是纯粹的婚外情,但和金钱无关。”张倩称,北欧人结婚后,整个家庭所有花费由夫妻共同承担,其他方面实行AA制,“北欧女性的自立能力特别强。”

    而北欧的社会体系,培养了独立的社会文化。“在北欧做事情不用靠关系,政府提供给年轻人通过劳动实现社会价值的平等机会。”赵福卿认为,北欧人肯定理解不了“傍”这个词,“年轻人必须自立,否则会遭人鄙视。”

    但深谙国内社会关系的赵福卿对“傍傍族”还是理解的。在他看来,如果没有基本保障,难以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年轻人成为“傍傍族”,恰恰反衬了草根生活的艰难。

    “‘傍’文化之所以产生,肯定有其社会根源。像北欧国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产阶层,大家收入都差不多,你傍谁去?”赵福卿摊开双手说。

    北欧社会文化中,以北欧女性自立最具代表性,赵福卿将北欧女性特点归纳为“果敢、泼辣、独立。”

    这些女性在冬天,会把襁褓中的孩子放在户外,第二天从雪窝里掏出来喂奶。“并不是她们不爱孩子,而是从小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当然,卢志刚说,这些妈妈早就准备好了厚厚的被窝,不会冻坏孩子。

    正是从小培养的自立精神,让北欧人,尤其是北欧女人特别自立。事实上,北欧各国政府、议会中的女部长、女议员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男女平等一直被当做社会进步的符号之一。

    北欧女人离婚率也较高,而原因多出自男人,“一个朋友把老公休了,因为孩子摔倒时她老公给孩子贴了创可贴。”张倩说,“中性美、伪娘在北欧会被鄙视,但他们不会鄙视同性恋。”

    从同性恋、女性强势等诸多争论话题来看,葛忠明教授认为积极的福利政策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北欧的社会进步较世界其他各地有明显的优势。

    “北欧人际信任和社会一般信任的程度都很高。很多北欧学者认为,这是国家福利政策的结果。”葛教授称。

    在赵福卿看来,拒绝“女性优先”的北欧女性,代表了北欧文化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国家提供生活、福利保障的基础下,每个人都为了让自己活得更精彩而努力。

    “所以如果在北欧有人傍大款,估计是移民吧。”已经日益受到北欧女性影响的张倩,正在成为一个女强人。但她终究深受国内环境影响,“这次回国有一个目的,就是认识更多国内的人,为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至少,张倩还会奋斗。这一点,她又有点不像北欧年轻人,他们更喜欢音乐、滑雪、登山、晒太阳。

    沐浴在纯净的斯堪的纳维亚的阳光下,张倩在想,高福利打造了公平,但同样消磨了奋斗的动力,这样的社会是否真的幸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欧诸国的“幸福公式”
这就是真正的幸福吗?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