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莱州万人赶收扇贝仍缺人
用工紧缺现象蔓延至农村,工钱翻番难解决
  • 2010年12月20日 作者:
  • 【PDF版】

    外来工太少,在关键时期,不少当地的年轻人也干上了扇贝抠丁工作 本报记者赵金阳 摄

    一个4岁的小女孩一天都能抠4斤扇贝丁。

    (本报记者赵金阳 摄)

    本报12月19日讯(记者张琪 苗华茂)11月份是莱州扇贝的收获期,每年都会上万外乡人来到这里干短工,他们抱团分散到莱州沿海的各个村落,在此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为当地的扇贝养殖户打工,出海割扇贝、干杂活儿、抠贝丁。

    今年莱州的扇贝丰收了,但是从头到尾困扰当地养殖户的是工人难招,即便是工钱翻番还是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丰收的背后,用工紧缺现象也在一点点地向农村蔓延。

    据虎头崖边防派出所的教导员杨荣波介绍,虎头崖当地共有大型的扇贝养殖户40余家,每家每户平均雇用外地工人50人,也就是说在虎头崖一地就有2000多名打工者,而这里并不是莱州最大的扇贝产区,还有金城、三山岛等地,养殖规模均超出虎头崖。

    杨荣波说,这些外地工人来到后,边防派出所会对他们临时登记列管,据粗略统计,莱州在11月-12月之间会有上万名外地务工人员。

    依靠上万人的队伍能否保证莱州扇贝的收获?当地的养殖户说还远远不够。

    在虎头崖镇后趴埠村和西原村,一些养殖户在组织抢收扇贝的同时几乎都表示劳力紧缺。

    李国勋今年只招到了30人来收割扇贝,去年他则招了60来个工人,要是有人来打工还会收,他的加工点再收30个人也不成问题。

    西原村的任永山是虎头崖当地的养殖大户,在他今年招了70多名临时工,以他的养殖规模工人数量应该在百人左右。

    招不到足够人手对养殖户存影响较大。李国勋说,要是人手再多点的话,每天可以从海里多运回些扇贝来,可现在是境况是收多了人手不够割不完。新鲜扇贝不能长时间的存放,最多只能隔夜,时间再长些恐怕就会坏掉的。要是人手充足的话,说不定自己的扇贝早就收获完了,大家也不必担心海冰的影响。

    由于工人难招,李国勋等人将招工的触角伸到了河南、枣庄等地,大家利用各种关系找人。来自青岛平度的几位工人说,她们以前从来没有干过扇贝的活儿,今年是第一次来。

    养殖户应对用工困境

    工资至少涨五成

    后趴埠村的李国勋说,去年抠扇贝丁的工人每天的工资是50-60元,而今年工人工资几乎翻番了,一般的工人每天工资涨到了100元,但即便工资上涨了工人还是难招。

    在三山岛单山村王晓斌告诉记者,由于工人难招,加之扇贝大丰收,今年割扇贝丁的工资要比去年涨了50%。以100个头一斤的扇贝来说,去年割一斤只需付工人1.7元的工资,而今年干同样的活就要付给工人2.5元的工资。如果扇贝的个头再小点,或者贝壳上有牡蛎茬的,割一斤的工钱就要2.8元。

    虎头崖镇西原村的任永山说,抠丁工去年抠一斤扇贝丁(大)的工钱是1.5元,今年涨到了2元一斤。个头稍小的扇贝抠起来比较费劲,一斤的工钱是4元,比去年的价格涨了1.5元。

    在莱州三山岛、虎头崖等地,几乎所有的养殖户都给工人涨了工钱,少则涨了五成,个别有实力的大养殖户工钱涨了大约有65%。

    招工大巴开到家门口

    “今年收成好,但工人太难招了,为保证工人准时到位,我们雇了大巴车亲自到临沂苍山去把50余位工人接回来。”莱州三山岛单山村的王晓斌告诉记者,今年可以说是扇贝养殖的“大年”。

    王晓斌今年养了60亩扇贝,大约有2万余笼,扇贝陆续成熟,收获的时机到了,对于养殖户们来说,“招工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去年从临沂招了四十余名工人,而今年再与他们联系时,对方要么是家里有其它的农活要干,要么是已经答应别的扇贝养殖户了。”王晓斌一脸无奈地说,今年10底那会,他亲自到临沂苍山去招工,除了有意提高了工资待遇外,他还雇佣大巴车,把工人接到莱州,干完活之后再把工人送回去。

    在莱州扇贝养殖户大约有1200余家,其中约八成的养殖户都是采用像王晓斌一样的方法去外地招工,不仅车接车送,还得管吃管住,而即使这样,也很难保证工人不“流动”。

    本地人和年轻人齐上阵

    外地人来的少,莱州当地的一些劳动力也加入了打工行列。莱州的出租车司机原女士家在金城镇原家村,说起招工难,她一个劲儿的点头。原师傅的公公就在金城给扇贝养殖户打零工,而在一般的年份本地人是不愿意干这个活儿的。今年由于人手少工钱涨上去了,她公公一天的工钱是90元,活儿一点都不累,就是推推扇贝壳,给抠丁的妇女分分原料。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抠丁工中有不少的年轻人,其中国不乏十八九岁的姑娘,而在往年这些年轻人是不愿意干这样的脏活累活的。但是工资涨上去了,干一个月的收入比较客观。

    养殖户曝原因

    工钱有“约定”,养殖户难定高价

    今年扇贝大丰收,有不少养殖户的纯利润都在50万元以上,如果给工人开出足够高的工资,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养殖扇贝已第六个年头的王某告诉记者,其实问题没有那么简单,以他们村为例,养殖扇贝的有二十几户,每到扇贝收获季节,他们都会凑到一起研究一下扇贝的批发价,以及雇工人割扇贝丁的工钱等问题。如果彼此之间“不通气”,哪一家给开出的工资比其他家高了,工人就会全流向那里,而其他的养殖户就会有意见。

    此外,最近几年像烟台、威海、河北等一些地方,养殖扇贝的也越来越多,由于距离较远,对他们开出的工钱又不能很快掌握,所以有很多时候,工人会被他们以较高的工资挖走。

    “莱州这地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大姜的收获期与收扇贝的时间几乎重叠在一起。”王晓斌告诉记者。

    据了解,莱州老百姓比较富裕,很少有人愿意干割扇贝丁这样的活,而且养殖户也不愿意雇佣本地劳动力。打个比方说,如果雇外地工人干活,他们可以每天早上3点半就上班,晚上还可以加班,而雇本地的人来干活,他们每天还都希望回家,有的家里干活地之间有20几公里,每天往返很耽误时间,所以有的养殖户宁愿不用本地劳动力。

    专家解读

    招工难是一个积极信号

    烟台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主任孙志毅说,农产品收获季节出现的用工荒是十分短暂的。

    他认为养殖户招不来工人的主要原因是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不够高,而并不是劳动力需求旺盛造成的。如果每家养殖户都能开出相对诱人的工资,相信不会没有人干。另外,多种农产品几乎在同一季节收获,存在相互之间争抢劳动力的问题。

    孙志毅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是,短期用工与长期用工有着本质的区别,短期工要求高工资的要求是十分正常的,虽然这些工人能拿到相对高的工资,但是相比企业工人的保险,他们没有安全感,得到的保障也少,而且这种短期工作时间最多持续一个多月,干完活儿带着铺盖就走人,并不能带来长久的收益。与国内相比,发达国家临时工的工资一般很高。

    今年出现了招工难,并且劳动力成本提升,在孙志毅看来倒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这么多年来各种经济指标都在上涨,可就是工人的工资水平一直处在较低的水平,当打工者自身意识到了权益的重要性时要求涨薪的呼声也会越来越高。

    孙志毅说,几年物价上涨主要体现在了农产品价格上,而其他的工业产品并没有涨多少。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种植者和打工者来说都是有益的,会大大增加农民的收入。

    延伸阅读

    栖霞苹果遇到用工荒

    与扇贝用工有相同境遇的还有栖霞苹果,栖霞市恒盛果蔬有限公司经理林成强说,栖霞苹果今年首次遭遇到了用工荒。

    “怎么不缺人啊,缺的很,一到收获的季节,大家都找人干活。”去年林成强并没有遇到这样棘手的情况,今年一下子出现工人短缺使得他有些措手不及。他说,在栖霞找不到工人,他只能跑到福山区张格庄镇,好不容易找到了30来个人,勉强能为他的苹果加工选果包装。

    人手不够用,而且工人工资也涨了。

    去年在栖霞打工的妇女每天的工钱是40-50元,今年一下子涨了20元,虽然涨幅不算很高,但让他不敢想的是下一年的用工情况。

    当林成强听说莱州当地的扇贝工人每天都能挣到百元以上时,他连连感叹太高了。

    林成强说,今年各行各业的效益都不错,物价都在上涨,农产品是最具代表性的,从大姜、大蒜、苹果、扇贝,价格都是一路看涨。他分析用工短缺的原因时说,农产品的收获季节都很集中,大家当时都需要劳动力,存在一定的争抢。不光如此,林成强了解到,其他的行业也在大规模的招工,这也是人手少的原因。

    (张琪 苗华茂)

放大 缩小 默认
莱州万人赶收扇贝仍缺人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