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堆里面的闪光人生
记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主办的“爱岗敬业模范”评选候选人韩邦宁
  • 2010年12月20日 作者:
  • 【PDF版】

    韩邦宁正在对垃圾进行消毒除臭。(资料片)

    韩邦宁荣获2008年度“感动日照”十佳人物称号。(资料片)

    见习记者 贺超

    一名普通的劳动者,连续八年被评为全市建设系统先进个人,2008年被评为全省环卫行业先进个人,并荣获精神文明之星、日照市十大金牌职工、“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度“感动日照”十佳人物,2009年度被评为日照市环卫系统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如今,他又被推选为由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身边的好人:爱岗敬业模范”的候选人———日照市乃至山东省建设系统唯一的人选!他,就是日照市固体废物处理中心垃圾填埋队队长———韩邦宁。

    180天建成国内一级填埋场

    寒风呼啸的山谷,散发着难以名状的、让人闻之欲吐的恶臭垃圾,没有办公桌,没有电脑,只有一些冰冷的作业机械,这就是韩邦宁的工作环境和全部“家当”。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这里没有往来的车流、人流,这里没有温度适宜的环境———垃圾散发的恶臭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这里是垃圾场。

    韩邦宁从2002年开始,就一直在日照市黄山垃圾填埋场工作,可谓是垃圾填埋场的元老。筹建之初,28岁的韩邦宁因为工作需要被安排到筹建队伍。从此,每天早上,太阳还没有升起,他就一个人骑摩托车从石臼的家中,跋涉十多公里到山中勘查,走访附近村居,一边为工程筹建调查资料,一边耐心做周围村民的思想工作。每当夕阳西下,他总是将一天的工作梳理完成后才下班。

    “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条件很艰苦,上山没有路,只能把摩托车放在山下,靠两条腿走上山来,顺便捎着一天的干粮和水。那时候,山上没有什么遮风挡雨的建筑,夏天下雨时用塑料薄膜搭建一个简易棚子避雨,碰上雷雨天气很危险,因为山高云低,我们只好都跑到山下去。”谈起建设之初的艰辛,韩邦宁依然感慨万千,“我们当时吃住在工地上,半个月都没能洗一次头,夏天还得穿着长袖衣服,防止被蚊虫叮咬。”就这样,仅用180天就建成了国内一级填埋场。

    洗手最少需要两三遍

    自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以来,韩邦宁一直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边研究,致力于攻克垃圾处理技术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获专利、荣誉证书摞起来有厚厚一沓。由他发明创新的生活垃圾厌氧型反应器填埋成套技术及规范、“零垃圾”填埋场工作实践、山谷型填埋场雨污分流技术在全省同行中享有盛誉。

    作为填埋队队长,韩邦宁的职责就是带领六名同事,不管寒冬还是酷暑,每天都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然而,他的工作环境极其艰苦:夏天,骄阳似火,推土机驾驶室里气温高达40℃,挡风玻璃上爬满蚊蝇,却不能开窗,坐在里面如处蒸笼,汗水湿透了全身,黑压压的苍蝇网一般地裹住他们的身体,时常会有苍蝇飞进嘴里、鼻子里、耳朵里。冬天,寒风呼啸,穿着厚厚的棉衣也无法抵抗寒冷的侵袭,凉气直往骨头里钻,脸上像是被刀割一般,身上不少地方都被冻伤。长期在填埋场工作的他,洗手成了一门“必修课”,“平常人洗手洗一遍就可以了,我们洗手最少洗两到三遍,才能彻底把手洗干净。”

    “填埋垃圾可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总共分称重、推平、压实、除臭和覆盖五道工序。不要以为我们只会填埋垃圾,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是节能降耗的能手。”韩邦宁指着眼前轰隆作响的推土机给我们算起了账,“以前,我们需要经过2-3次填进作业后,才能完成垃圾压实、整形,推土机耗油巨大。后来经过严格规划填埋位置和范围,现在只要1次就能填埋到位,运行效益比原来提高了2-3倍,每年光节约燃油费用和机械修理费用达20多万元”。

    说起环保和节能降耗,韩邦宁告诉记者,市固废中心是全市“环境教育基地”、“公民道德教育基地”。目前,他们每周都会组织百余名小学生到垃圾场参观学习,“小手牵大手,带动全社会”,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垃圾、关注环保。

    “我干的只不过是分内事”

    面对社会上一些人的非议和亲朋好友的不理解,韩邦宁以平常心对待。成为典型后,面对鲜花和掌声,韩邦宁依旧以平常心对待。2008年被评为“感动日照”十佳人物后,来采访的记者有不少,无一例外只能在垃圾填埋场才能找到他。

    2008年至今,韩邦宁获得了很多荣誉:“感动日照”十佳人物、市级劳动模范、金牌职工、“五一”劳动奖章、全运会火炬传递手……如今,他又获得了由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敬业奉献好人”的候选人,这是日照市乃至山东省建设系统唯一的人选!多项荣誉在身的韩邦宁,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没有向单位提出变更岗位的要求,依然平淡以待,默默付出。

    “其实,我干的这些事情只不过是我的分内事,根本不应该获得这些荣誉,我还不够格,只要大家能够认可我的工作成绩,就很欣慰了。”问起他对自己成为典型后的感想,韩邦宁非常自然地说。看着眼前这个脸庞微黑、成熟稳重的日照汉子,很难想象他是怎样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下来、奉献出自己最美好青春岁月的。

    韩邦宁很朴实,说话不多,“其实,刚开始心里很犹豫,天天在垃圾堆里,和苍蝇、蚊子打交道,满身腥臭!我想这个岗位大家或许都不愿干,但你不愿干,我不愿干,总得有人干吧?既然单位安排了这个岗位,就要干下去,而且要干好。”

    韩邦宁经常说一句话: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平凡的话语,平凡的人生,却给了我们最真挚的感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垃圾堆里面的闪光人生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