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片 本报记者刘红杰马云云
在菏泽市巨野县有个纳税大户,这家企业连续八年位居全县纳税榜第一名。可谁能相信,当年它的欠债率超过200%,靠着职工集资捐小麦开始绝地反击,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白酒行业的一股新势力。这就是山东花冠酒业集团。
员工捐出小麦救厂
“全厂停产,厂区内玻璃瓶遍地、杂草丛生。”想起1998年厂子的景象,花冠酒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法来记忆犹新。那年,大型二级企业山东省花冠酒厂“负债7367万元,负债率高达244%,员工7个月没拿到工资,财务账户没有一分钱的周转资金。”
时任县物资局局长的刘法来临危受命。他和厂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行管人员,从废品堆里硬是拣出了30万个玻璃瓶,并一一刷洗干净。为筹集物资,他多方筹借100余万元,购进了部分包装物,自己又从老家拉来2万多斤小麦。之后,全厂职工纷纷送来小麦作原料,这才解决了原料问题。1998年10月,停产了7个月的花冠酒厂再次飘出酒香。
不改制就得“等死”
刚恢复生产时,花冠酒厂的日子并不好过:那时菏泽有两家大酒厂的产品唱主角,其次是一些外地酒,花冠酒只能在夹缝中勉强生存。1999年,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考证,他决定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当时有一种说法是,‘改制’是找死,‘不改’是等死。”他不想“等死”,决定搏一次。为了消除员工的顾虑,他冒着倾家荡产的风险,求亲告友筹集资金,率先入股21.8万元。这激起了员工入股的积极性,一次性募集股金146.9万元,成立了山东花冠酒业有限公司。
改制的效果很快显现,当年改制仅8个月,公司就实现利税1069万元,之后逐年增长。
储酒能力全省居前
选送人才到高校深造、购置设备、建立酿酒试验车间……花冠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为保持特色,花冠集团的窖泥全部由自己培养,其中含有具备秘方的有机发酵物。
在花冠集团厂区,分布着数以千计的窖池。花冠集团办公室主任姚勇介绍说,在白酒行业,原酒储存能力与储存量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也是产品质量稳定的重要保证。目前花冠正在着手建设新增3000个窖池,这些窖池投产使用后,花冠的酿酒发酵池将达到6000个,可年产优质粮酒2万多吨,储酒能力4.6万吨。在整个山东省,这个规模都是数一数二的。
如今的花冠已经在业内小有名气。中国食品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勇等知名专家曾表示,花冠酒在质量上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某些国家名酒的水平,在风格上,具有典型的鲁酒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