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任鹏 李婵娟片/本报记者郭建政
未来五年,烟台市应该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之路?作为沿海城市,烟台市又将如何依托自身的各项特色,有针对性地强大自身?近日,中共烟台市委发布《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记者对此进行了解读。
■巩固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领先地位
■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壮大提升县域经济
■以港兴市,打造港口为龙头、岸线为基础的海陆开发格局
■发展海洋经济,成为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城市功能的重要板块
巩固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领先地位
从区域看,环渤海和东北亚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烟台跨越发展搭建了平台。重大交通设施的运营和建设,能够进一步提升烟台在环渤海、东北亚区域交通物流枢纽城市和沟通日韩门户城市的地位。
未来五年,烟台市的目标是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社会建设整体性推进。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壮大提升县域经济。
“十二五”规划要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在保持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方面,进一步巩固环渤海南翼中心城市和在全省领先地位,发挥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示范先导作用。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紧跟科技进步新趋势,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次产业结构合理、富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突出高端化、品牌化和链条化发展方向,做强做优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现代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发展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电脑、手机、葡萄酒、黄金、新型铝材、核电装备、聚氨酯、新型化纤等产品集群,形成竞争力强的产品集群方阵。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商贸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立高效生产服务体系;改造提升旅游、商贸餐饮、房地产、养生养老、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壮大服务业重点城区、重点园区等载体。
打造港口为龙头、岸线为基础的格局
未来五年,烟台市将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坚持海陆统筹、梯次推进,加快构建以港口为龙头,岸线为基础,海域为前沿,腹地为支撑的海陆开发格局。
发挥港口比较优势,以芝罘湾港区、西港区、龙口港区为核心港区,莱州港区为黄河三角洲重点港区,其它港区分工协作,全力将烟台港建设成环渤海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中心。
高起点规划建设保税港区,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为基础,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逐步向“自由港”发展。
黄河三角洲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烟台市将优化莱州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保持莱州在黄河三角洲各县市区中的领先地位。
强化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
在未来五年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烟台市将按照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城乡协调的原则,加快构筑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土地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新格局。
优化城镇体系方面,将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新格局。突出县域特色,培育优势产业,完善综合功能,壮大县域中心城市。强化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加快推进国家重点镇建设和省级中心镇实施扩权强镇,尽快成为县域经济次中心。
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统筹城市道路建设,重点加强城市干道与铁路、公路、港口、机场、轨道交通等有效对接,逐步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的城市交通干道网络。搞好居民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显著改善居住环境。打造一批城市公园、城市广场、城市园林。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烟台市将加快就业、住房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使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实质性推进与半岛其他城市发展协作
深度拓宽国际区域合作领域。发挥区位、产业和政策优势,参与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发展奠定基础。拓展与东盟经贸合作,研究CEPA、ECFA框架下深化与香港、台湾合作共赢新方式,有针对性地加大对欧美市场的招商力度。
加大国内经济合作力度。强化与中央企业、国内500强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资合作。
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实质性推进与半岛其他城市的发展协作。加强与天津滨海新区及环黄渤海经济圈城市的合作交流,进一步巩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