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了四个部门,没找着农产品的“管家”
一碗可疑黑米牵出繁琐监管
  • 2010年12月22日 作者:
  • 【PDF版】

    本报记者赵松刚 张焜

    20日,市民张先生反映在超市买的黑米,放入水中半小时后,清水变成了紫色,怀疑商家在黑米中掺假(本报21日C14版报道)。21日,记者就此事询问有关部门,发现从对黑米的抽样,到对质量进行检测,再到最终解决该问题,被划归到农业、质检、工商3个不同的部门,很多市民经常因为找不到真正的“管家”,而只能中途放弃维权。

    仨部门都“有心无力”

    21日上午10点,记者来到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将张先生购买黑米的遭遇告诉稽查大队执法人员。可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只负责检查餐饮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超市销售食品属流通环节,他们无权进行检查,流通环节归工商部门负责。

    随后,记者赶到奎文区工商分局市场科,再次将此事说明。但在市场科科长王景香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记者看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指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王景香解释,工商部门负责的流通环节食品,并不包括食用农产品。因此,他们无权进入超市,对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查,而负责农产品抽样检查检测的部门,应该是农业部门。

    最终,记者从农业局市场信息科获知,他们可以对超市的农产品进行抽样。可是,目前他们只能对蔬菜、土壤、大气、环境、肥料进行检测,但检测不了粮食。

    “对产品进行检测,并且有法律效力,必须具有省质监部门授予的资质才行。”潍坊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科长孙增平建议记者,到潍坊市质监局询问。

    “入市”农产品,监管挺“纠结”

    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来到潍坊市质量监督所,在5楼的市民检测室内见到张主任。他告诉记者,质监所可以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但抽样检测只能针对没进入市场的产品,他们无权进入超市对黑米抽样。

    然而,对初级加工过的农产品,他们却很少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农产品大多出自外地,并且在农民手中,经过非常简单的处理,而不需经过正规生产厂家,这就在质检的视线以外了。因此,在进入流通环节以前,质检部门很少会有“机会”,对类似农产品进行抽样检测。

    张主任说,如果把小麦加工成面粉,就要经过生产厂家,这时他们才能进行有效检测。

    而潍坊市农业局面临的困境是,他们有权抽样却无资质检测,而即使获得检测资质,也要与工商部门协作,对问题农产品进行查处。虽然最好的方式是,在源头解决问题农产品,防止流入市场,但这只能停留在理论上。

    维权成本高,监管流程太繁琐

    如张先生碰到的情况,若要投诉,则要经过相当繁琐的过程,寻找多个部门后,才有可能最终维护自己的权利。

    首先,张先生要在工商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直接到农业部门要求其对怀疑的问题黑米进行抽样。当然,大多数消费者首先会找到工商部门,然后再由工商部门“牵线”,才能找到负责市场抽样的农业部门。

    第二步,农业部门从超市中抽取黑米样本。因为没有检测资质,需将样本送到质检部门,要求检测,而质检部门检测出结果的时间,最快也要在50小时后。

    第三步,质监部门若发现黑米存在质量问题,此时黑米已进入流通环节,而只能将检测报告交工商部门。

    最后,工商部门依据报告进行依法查处。

    从21日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左右,在记者追寻6个小时后,潍坊市农业局市场信息科科长告诉记者,奎文区农林局将在22日早上,对可疑的黑米进行抽样并送到质监局进行检测。黑米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并不能够确认。最终答案是什么,还需耐心等待。

    “发现吃的有问题了,光找能管的单位就要很长时间,商家得到消息了,还不早把问题产品下架了?”有市民认为,如此复杂的管辖权区分,明显不足以监管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碗可疑黑米牵出繁琐监管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