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倩
住在日照石臼新八村的尚月华每当听到“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时候,都会感觉异常心痛。今年62岁的她照顾姑婆婆十余载,“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老人本身就受苦了,我们就是欠老人的。”就是这样朴实的一句话,支撑她一直走到现在。
尚月华给姑婆婆喂饭。 本报记者 王倩 摄
喂老人饭还得哄
在日照石臼新八村,一条南北向的中心街将这个村子分成了两部分,街西是二层楼房,街东则是一片平房区。 今年62岁的尚月华就住在这一片平房区中,一座两间几十平米的北屋,不到10平米的院子。与她住在一起的,还有丈夫及今年84岁的姑婆婆安茂莲。 尚月华告诉记者,这套房子是租来的,主要是为了照顾姑婆婆。12月29日,丈夫带着姑婆婆的住院手续去济南报销了,尚月华独自一人在家照顾姑婆婆。 姑婆婆从12月28日开始不愿意说话,29日早上也不愿意吃饭,尚月华给她煮的鸡汤面条不愿意喝,熬的鲫鱼汤也只喝了几小口。 下午1点,洗了一半尿布的尚月华洗了一把手来到屋里。“姑姑(姑婆婆),您饿了吧,我给您泡点蛋白粉吧。”尚月华轻声问躺在床上的姑婆婆。 这是尚月华十多年照顾姑婆婆的一个缩影。她每天都会重复这样的工作。尚月华说,2000年,退休在家的她被姑婆婆“盯”上了。那时候,姑婆婆住在福利院,但由于患有精神分裂症,老人非常希望能到侄媳妇尚月华家中养老。心软的尚月华不忍心拒绝老人,与丈夫商量后将姑婆婆接到了自己家里,这一呆就是十多年。 泡好蛋白粉后,尚月华端起碗吹了几下,然后送到姑婆婆嘴边,小心翼翼地给老人喂下,嘴里还不断说着:“姑姑,不热了,张开嘴咽下去。” 尚月华说,每次喂饭都是这样,饭菜不但要温度适中,她还得哄着姑婆婆。
侄媳给老人抠大便
安茂莲年轻时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这些都是尚月华听亲戚说的,所以在伺候老人时她也特别注意。 说起与老人一起走过的十多年,尚月华说自己现在想想都不知道是怎么走过来的。2000年,刚搬进家中的姑婆婆发病时经常大喊大叫,那时,尚月华想办法安抚老人,直到老人的精神恢复正常。2002年,老人突发脑血栓,尚月华从此成了老人的拐杖,搀扶老人活动、走路。现在,老人由于病情严重,根本没法下床活动,尚月华对老人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喂饭、端尿盆、洗尿布,甚至抠大便。 “在医院住院的时候,医生看老人不解大便,就要给老人洗肠。那时候,我觉得老人洗肠很受罪,于是就想到了给老人抠大便。”尚月华说,她觉得老人这样已经受了很多苦,尽量减少老人的痛苦。 今年12月初,老人身体不好在日照市港口医院住院,尚月华跟着老人在医院住了20多天。医院打扫卫生的工作人员每次打扫病房时,都会称赞尚月华几句,每次听到这些,憨厚的尚月华只是笑笑。 出院前,尚月华给姑婆婆洗了脚,并剪了脚趾甲,84岁的安茂莲特别高兴,一直“呵呵”笑着。“她那是高兴的,嘴里还一直说我好。”说起这些,尚月华特别知足。
从来没想过放弃
十多年如一日地照顾姑婆婆,尚月华说从来没想过要放弃,“我总觉得欠她(姑婆婆)的,可能是上辈子欠下的吧。”尚月华说。 在照顾姑婆婆的过程中,尚月华也没发过一次脾气,她总结了一个“诀窍”:“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想如果是我躺在床上,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照顾。”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做好早饭忙完家务后,尚月华都会坐在窗前陪姑婆婆聊天。换位思考让她无论如何都对姑婆婆发不起脾气。 给姑婆婆洗得干干净净,身上别有味,一天三顿饭,让老人心情愉快,这些在尚月华看来都是可以做到的。 “姑姑,你觉得我好不好?”“好,很好,给我洗脚、剪指甲。”这是尚月华跟安茂莲的一段对话,但现在姑婆婆不愿意说话,尚月华说她想听姑婆婆说话,倒不是为了听夸奖。 安茂莲在年轻时是一名医生,现在每个月有2000余元退休金。这使得不少外人说尚月华照顾姑婆婆是图钱。 对此,尚月华也不回避,“如果我要是真图钱,不会照顾了这么多年,我还不如这十多年去照顾别人,拿到的工资应该比这些退休金要多吧。况且,看病、买药、买营养品,就花去了退休金的大部分。”尚月华心里坦荡荡。 现在的尚月华也有高血压,她害怕的就是自己哪一天坚持不住倒下了。她说,姑婆婆的身体现在一天不如一天,给老人送终之后,她还要赶回济南照顾今年94岁的婆婆。 “无论如何,我都得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自己的身体养好了,才更有体力和精力照顾好老人。”尚月华鼓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