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晚报数字版
站内搜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物古迹系列之一岱庙:
记录千年历史阅尽古今繁华
  • 2011年01月04日 作者:
  • 【PDF版】

    文/片 本报记者 胡修文 实习生 徐婷婷

    岱庙,也称“东岳庙”,又叫泰庙,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时居住和举行大典的地方。岱庙始建于秦汉,拓建于唐宋,金元明清多次重修,是泰山上下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建筑群。走进岱庙的一刹那,身心就完全融入厚重的历史长河中,门外的热闹繁华、车水马龙都被门内的静谧所替代。

    从人间到“仙境”的始点2010年12月27日,记者在岱庙遇到了德州游客巩亮和他的朋友。巩亮告诉记者,来泰安必须要游岱庙,他想亲眼见识一下这座皇家园林。

    记者发现,虽然已经进入严冬,但来岱庙游玩的游客却络绎不绝、兴致盎然。导游李女士告诉记者,现在相较于节假日游客少了一些,但每天还是能带领不少游客一览岱庙的古迹美景。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科技学院的大三学生王宪明借着上午后两节没课的机会来逛岱庙,王宪明告诉记者,泰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内有许多古化石,通过观看图片、地质标本,了解了泰山的地质演化历史。“我特别喜欢岱庙的小松树和大槐树,唐槐树盘根错节,是古树中最值得看的。”王宪明说。李斯碑刻小篆形体整齐秀美,虽然有很多字不认识,但每次来的时候都欣赏一下,增加些了解。

    岱庙前连通天街,后接盘山道,从而使山上山下贯通一体。所以,游客要想从人间进入“仙境”,必须由岱庙开始登高,从而进入佳境。因而,游客们大多从岱庙开始泰山之行。

    殿堂花园相映成辉

    穿过仁安门向北望去,只见一座五光十色、金碧辉煌的大殿矗立在高大的露台上,这就是岱庙的主体建筑———宋天贶殿。

    宋天贶殿建于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东西长43.67米、南北宽17.18米、高22.3米。整座大殿栾栌迭耸,雕梁彩栋,贴金绘垣,丹墙壁立,峻极雄伟,虽历经数朝,古貌犹存。它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

    走进殿堂,正面是高大的“东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坐像高4.4米,头顶冠冕十二旒,身着衮袍,手持圭板,肃穆端庄,造形生动,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李祥磊告诉记者,宋天贶殿后面是后寝三宫,中间为正寝宫,一共五间,两边为配寝宫,各三间。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诏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帝”后,考虑到还缺个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个“淑明后”,并为“她”修建了后宫,“嫔妃”则居住配寝宫。

    由汉柏院向北行,穿过幽静的小花园进入一个小巧玲珑的四合院,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时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东华门内,故称“东御座”。其建筑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称迎宾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称驻跸亭。东御座由长城花门、仪门、大门、正殿和厢房组成,院内建筑精美,绿树掩映,清静幽雅,给人以超世绝尘之感。记者从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了解到,东御座五间正殿高筑台基之上,殿内按清宫设置作复原陈列,有乾隆帝腊人座像,有龙墩、龙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种大理石花纹饰和金丝锈古器型的挂屏以及文房四宝。著名的“温凉玉雕花圭”、“沉香狮子”和“黄地兰花瓷葫芦”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时的供品,并称泰山“镇山三宝”。殿堂台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护罩,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

    汉柏唐槐见证传奇

    配天门西南方的“唐槐院”,院内遍植槐树,春夏之际,满院飘香。百碑墙、古槐荫山、槐香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盆景,别有一番情境。

    据岱庙工作人员介绍,院内原有“大可数抱,枝干荫亩许”的唐槐,民国年间,兵燹战乱,古槐倍受摧残,渐渐枯死。1952年,岱庙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记者发现,如今,新槐已成大树,又成为岱庙一大佳景。

    岱庙“汉柏院”因院内有五株古柏而得名,相传古柏为汉武帝东封泰山时亲手所植。岱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据说汉武帝东封泰山时在这一带种下了2000多株柏树,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沧桑,如今尚存五株,它们以古雅的身姿、赫赫的高龄博得了历代文人的高度赞赏。

    在汉柏院的西南角,可以看到五棵汉柏中的一棵,这棵汉柏枝身扭结上耸,若虬龙盘旋,有气吞山河之势,长虹贯日之态。旁边的台基上有著名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汉柏凌寒”以及沙孟海题写的“荡胸生层云,绝眦入归鸟。”岱庙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汉柏院里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株汉柏要数“赤眉斧痕”。相传在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赤眉军在泰山安营扎寨的时候,为了找寻好的建筑木材,他们打起了这些汉柏的主意,但是当一士兵抡起斧头砍向这株柏树的时候,竟然从斧痕处溅出了红色的汁液,看上去就像鲜血一样,吓得士兵们仓皇而逃,所以这株汉柏便叫作“赤眉斧痕”。

    碑刻壁画述说历史

    天贶殿两侧为东西碑廊,各种碑碣汉画像石琳琅满目,泰山历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这里。泰安市博物馆宣教科工作人员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些碑刻几乎集中国书法之大成,上追晋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隶篆,体例俱全;颜柳欧赵,风格各异,其中有七大汉碑的《衡方碑》、《张迁碑》;晋代三大丰碑之一的《孙夫人碑》;造形新颖,书法相异的《双束碑》;泰山佛教

    记事名碑《大唐齐州神宝寺碑》等共19块,均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物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汉柏院内约有90余块碑碣,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亭台及东墙内嵌70余块。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陆机《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诗》、《汉柏图》和当代众多名人留下的墨迹。“置身于碑林之中就像读了一部中国的历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李祥磊说。

    宋天贶殿内,东、西、北墙壁上绘有巨幅壁画,名为《泰山神启跸回銮图》,长62米,高3.3米,描绘泰山之神出巡的盛况。整个画面计675人,加以祥兽坐骑、山石林木、宫殿桥涵,疏密相间,繁而不杂,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录千年历史阅尽古今繁华
通信地址:中国 山东省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F15   邮编:250014   E-mail:wl@qlwb.com.cn
电话 新闻热线:96706   报刊发行:0531-85196329 85196361   报纸广告:0531-82963166 82963188 82963199
副刊青未了:0531-85193561   网站:0531-85193131   传真:0531-86993336 86991208
齐鲁晚报 版权所有(C)   鲁ICP备050043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