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5日热线消息(见习记者 任斌 通讯员 生玉华)春节临近,消费者在到商场、超市等地购物时,常常收到一些商家为促销赠送的美容、摄影等免费卡,但持免费卡消费或接受服务时,商家会找各种理由让消费者掏钱。东营市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面对“免费服务”,要保持警惕。
近日,陈女士在逛商场时,被一家美容店的推销员拦住。推销员说她鼻子上有少量黑头,脸上明显缺水,并告诉了她解决“秘方”。推销员说:“这些问题在我们店里可一次性解决,而且护理服务全部免费。”信以为真的陈女士跟随推销员进了美容店。进去后,陈女士先是被要求花一元钱买了块面巾,接下来美容员为她做了普通的洁面,洁面美容员边说她皮肤不好边推荐店内的产品,而且声音越来越大,以致把周围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陈女士被周围人盯得很难堪,最终掏出60元,做了一个小时的美容。
据东营市消费者协会统计,现在有许多商家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顾客。如有些酒店宣传免费喝啤酒,实际是消费者在酒店消费达到一定数额后,免费送一定数量的啤酒;免费吃水饺,是在客人点到一定数量的菜后,免费吃一定数量的水饺;免费喝白酒,是在消费某一品牌白酒的前提下,赠送一瓶同样的白酒。针对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免费服务”,东营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接受免费服务时,要认真了解“免费”的内容,做出理智的选择,以免落入消费陷阱。